鼻頭暗淡、臉色黃:脾胃不和
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中醫認為脾胃是營養的來源,如脾胃虛弱,便沒有足夠的營養滋潤面部,從而出現黃色。
脾胃虛弱的表現是吃飯不香,飯后肚子發脹,長期腹瀉或便溏。如不注意,還會發展為體型消瘦或虛胖,甚至誘發黃疸。一些皮膚病,如痤瘡、黃褐斑、濕疹、皮膚瘙癢等也可能是脾胃不和引發的。
除了臉色,脾胃功能不好還會體現在鼻嘴唇舌上。
鼻翼淡白,是胃氣虛弱、消化功能減退的征兆;鼻翼淡紅、干燥,是胃津液不足的表現;鼻翼紅赤,是胃火亢盛的征象;嘴唇周圍黃白無毛的部位被稱為唇四白。
如果唇四白不明顯或特別干黃,脾胃功能肯定不好;嘴唇發暗、皺褶,意味著脾胃功能減弱;嘴角破裂說明脾胃疲勞引發內熱,吃飯時就要細嚼慢咽,減輕脾胃的消化壓力;舌苔太厚,是胃腸功能不良或飲食過量的表現。
保養脾胃的第一步是規律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咽。胃不好的人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用冷水沖澡。
早晨空腹喝杯溫開水,可清胃;用蜂蜜兌水,再滴入兩滴香油飲用,可養胃。
臉頰晦暗、黑眼圈:腎不好
腎位于腰部,左邊一個,右邊一個,有趣的是,腎臟在臉上的對應位置就是兩個臉頰。
如果兩頰內側上下出現灰色、黑褐色,就是腎臟解毒功能減弱的表現;整個面色發灰、發黑,可能是慢性腎病的表現,還會伴有腰膝酸軟、排尿失常、性功能減退;
常見的黑眼圈也屬于面色發黑,可能是腎虛導致水代謝異常造成的,伴有身體異常癥狀的黑眼圈,可能是疾病的苗頭,要引起重視。
另外,瞳孔歸腎所主,瞳孔出現疾病的征兆就要治腎。比如:眼瞼晦暗,黑睛少、白睛多,就有可能是腎虛。
中醫認為,腎主藏精,五臟六腑的精華全都儲藏在腎。所以,無論男女都要保養腎精。
養腎有以下幾個要點:節制房事、節欲保精;不要長期大量食用高蛋白食品,以免增加腎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