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雞胸脯肉100克,牛奶1000克,阿膠80克,姜10克,鹽2克。
做法:雞脯肉洗凈,切成雞絲;阿膠碎成小塊,放沸水鍋內隔水蒸化;生姜洗凈,去皮切片;雞肉絲、阿膠、姜片、鮮牛奶同放燉盅內,蓋上盅蓋;隔水燉1小時,取出,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點評:阿膠為補血之佳品,尤為適宜出血而兼見陰虛、血虛證者。阿膠既能補血,又能滋陰。止血常用阿膠珠。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圣藥”。與人參、鹿茸并稱“中藥三寶”。
小寒養生
盡管冬至過后,陽氣開始升發,但仍處在冬季,就應順應冬季養生的重點“藏”。冬季進補大家都懂,但就中醫理論來看,處于隆冬時分的“小寒”,重要的可謂“補腎”了。腎為先天之本,而腎又特別容易被冬天的寒氣所傷,引發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咽干口燥、頭暈耳鳴等情況。換而言之,腎補好了,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五臟都可受益。
冬季補腎應以溫補為主,但進補并非只吃滋補品就可以了,好是“有的放矢”,陽虛的要補陽,陰虛的要補陰,氣虛的補氣。如果是平時怕冷的陽虛體質的人應多食用羊肉、牛肉、核桃等補陽的食物,而平時怕熱的陰虛體質的人應多吃些雞肉、鴨肉、山藥、大棗、栗子、百合等平補的食物。
另外,此時的飲食可以適當地增加“苦”味食物,有助于解熱去火、清熱潤燥、疏泄內熱過盛引發的煩躁不安。同時苦味的食物還有助心陽。因腎主咸,心主苦,咸味太多,腎水變亢,心陽變得虛弱,容易出現寒象,甚至會導致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情況。所以,冬季飲食好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則。
養生食療方
方法1 桑寄生肉蓯蓉煲羊肉
材料:肉蓯蓉15克、桑寄生15克、羊肉500克、鹽2克。
做法:羊肉切小塊,放入沸水中焯燙,撈起,然后與肉蓯蓉、桑寄生盛入鍋內,加1800毫升水以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續煮50分鐘,起鍋前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具有較好的滋陽補氣作用,但注意吃完羊肉后不宜喝茶,否則容易便秘。
方法2 山藥燉羊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