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提煉泔水大容器臟亂叫人作嘔
在靠近這個黑作坊后,記者發現這個黑作坊建在一個小水溝的旁邊,旁邊就是民宅。黑作坊的經營者在水溝旁挖了一個大坑,這個坑是用來生火的,坑上架有一個長方形的鐵制的裝滿了泔水的容器,記者看到泔水里除了食物殘渣,還混有塑料瓶、塑料袋、香煙殼子等生活垃圾,這一鍋泔水在火的燒烤下,不斷散發出刺鼻的臭味,著實叫人惡心。
就在記者準備給黑作坊拍照時,旁邊一間小屋里突然走出一位二十多歲模樣的女孩。于是,記者便指著一旁還在“加工”的作坊問她是干什么用的,但這名女子卻拒絕回答記者的問題,并反問記者的來歷。隨后,記者離開了現場前往牛塘鎮鎮政府,向當地的環保部門反映這個問題。
質疑:需要聯合執法,單個部門就“只聞不問”?
為什么村民向當地政府部門反映這個疑是地溝油作坊沒什么效果?帶著疑問,記者進行了探訪了解,原來多個部門都表示“沒有執法權”,不能“單獨行動”。記者先來到牛塘鎮鎮政府的環保科,環保科的一位工作人員在聽明記者的來意后,一臉為難地告訴記者,由于他們沒有執法權,不能單獨行動。他說:“如果涉及到環境污染問題,那我們肯定要將其取締的,但如果是地溝油那就需要公安機關進行配合了。”
記者隨后又撥打了當地的“110”報警電話,但接電話的一位民警卻告訴記者,他們也沒有執法權,他說:“地溝油的問題剛才我問過我們領導了,這個問題我們沒有執法權,具體是應該由工商部門來負責處理。”接著對方給記者一個武進區工商管理局的電話,但記者多次撥打了這個電話卻無人接聽。
“我們已經看過取證了,可能已經打草驚蛇了,你們若不快點去,現場可能就沒了!”后,在記者再三敦促下,牛塘鎮環保科的兩名工作人員和服務科的王科長才決定跟隨記者前往丫河村村委,在村委的配合下再前往現場進行調查。不過,據丫河村村委主任潘小平介紹,大概在兩年前,那個地方出租給一對外地夫妻居住。這對夫妻租住在這里,但他們平時具體干什么他們也不是很清楚,但肯定的是,平時也沒有接到村民舉報。
查處:該黑作坊確是地溝油初級加工場所
主人稱是提供給工業用的
前天下午,返回現場后,記者發現加工現場還在,但剛才的那名女子卻不知去向,房子的前后門均緊閉,敲門也無人答應。在執法人員的帶領下,記者進入到了黑作坊里面,只見在靠近民房的一側堆放有十幾個鐵桶,鐵桶上沾有不少油漬,但這些桶都是空的。但隨后,記者就在現場找到了兩個裝有“成品油”的鐵桶。執法人員便從中抽取了一些油回去進行檢驗,記者看到這些油跟正規食用油相比顏色明顯發暗,而且味道也特別難聞。
牛塘鎮服務科科長王翰檢查后告訴記者,經過他們對現場檢查初步判斷這是一個地溝油的初步提煉加工場所。“這些油很明顯還不能直接用來食用,還要再進行進一步的深加工。”王科長還向記者表示,這個黑作坊里的所有加工器具都將會被扣留。隨后,在王科長的組織下,牛塘鎮的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門的工作人員紛紛趕到現場展開聯合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