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我們人體的重要器官,對于心臟我們要時刻關注及愛護它,但是現今很多人因為心血管疾病猝死,尤其是在這么個寒冷的季節,心臟安全個要更加小心!那么冬季養心的方法有哪些呢?專家吳偉有一些特別好的方法可以幫我抵抗心腦疾病,一起去廣東健康來了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東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冬季養心的方法
1、核桃花生玉米粥:
制作:將玉米糝、核桃粒、花生適量加清水同 煮,文火熬成粥即可。
功效:這款粥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明顯的軟化血管的作用。
2、蓮藕木耳粥(湯):
制作:蓮藕去皮切小塊,黑木耳切絲,冬瓜適量,如果煮粥就加米、清水熬成粥即可;如果做湯,就加清水同煮,后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蓮藕有降脂作用,黑木耳可軟化血管,冬瓜利尿降壓。
3、大米玉米粥:
制作:玉米糝、大米各一半。先將玉米糝加清水適量調勻,待大米煮成五六成時加玉米糝同煮至稠即可。
功效:具有益肺寧心、調中開胃、軟化血管等功效。適于動脈硬化、高脂血癥、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
4、大蒜粥:
制作:紫皮蒜數枚剝皮,將蒜皮放水沸煮1分鐘左右撈出,再將大米放入煮蒜皮的水中煮成稀粥,然后將蒜放入,同煮為粥即可。
功效:有軟化血管、降血壓、降血脂等作用。
本期嘉賓介紹
吳偉
吳偉,教授、博士生導師。中醫內科學心血管專業。醫學、哲學雙碩士學歷。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內科主任兼心血管內科主任,第一臨床醫學院內科教研室主任、黨支部書記。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心血管學術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心血管學術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理事;廣東省介入性心臟病學會理事;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體外反搏學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虛證與老年病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疑難病委員會常委。從事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以及中醫內科學醫、教、研工作24年。在冠心病研究方面,側重研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及中西醫結合干預作用。通過實驗和臨床研究,提出冠心病的病機除了血瘀、痰濁、氣滯、氣陰虛或氣陽虛外,還存在熱邪或熱毒痹阻心脈的方面,尤其表現在急性冠脈綜合征。認為熱毒痹阻心脈,熱壅血瘀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機之一,進而在治法上,較早提出使用清熱活血法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思路。在高血壓研究方面,認為高血壓中老年人多發,腎虛是根本原因,側重開展補腎法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研究。
主持教育部遠程網絡教學子課題1項,主持廳局級課題2項。全國高等中醫院校對外教材《中醫內科學》(中英文雙語版)副主編。《中西醫結合內科學》副主編。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5篇,出版論著10本,其中副主編4本,編委1本,參編4本。1995年2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全國優秀中醫病案作者"。1995年第一臨床醫學院臨床教學觀摩第一名。1997年被醫院遴選為優秀中青年學術骨干。1998年參加第一臨床醫學院課堂教學比賽榮獲第二名。1998年響應廣東省委號召赴湖北長江流域抗洪救災,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系統抗洪搶險,救災防病先進個人”的光榮稱號。1999年被評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十大杰出青年教職工”。2000年被大學評為“學科建設先進個人”。2002年8月被醫院確定為“中醫優秀臨床人才”。2006年被廣東省中醫局遴選為“廣東省名醫”培養對象。2006年被醫院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7年被大學評為“十五”期間“學科建設先進個人”。“邪毒內侵致冠心病的機制及清熱解毒法的干預研究”獲2006年大學科技進步二等獎。
原料:溫氏烏骨雞一只、五指毛桃100克、豬脊骨200克、芡實25克、姜三片、蜜棗3顆、鹽適量。
做法:
1.將溫氏烏骨雞、五指毛桃、芡實等洗干凈放入湯煲中;
2.豬脊骨在滾水中煮一下“飛水”,放入湯煲中;
3.切三片姜放入湯煲中,倒入10碗清水,用猛火把水燒開后,改為文火煲兩個小時;
4.湯上桌前下適量的鹽調味。
功效:芡實有補脾、祛濕的功效,溫氏烏骨雞含有黑色素、B族維生素、18種氨基酸和18種微量元素,而且脂肪含量很低,這道湯能健脾祛濕、利水腫、補氣養生。
原料:北沙參15克,百合30克,無花果五個,豬瘦肉18克,陳皮1片。
做法:
1.先將無花果,洗干凈,對半剖開;
2.豬瘦肉洗干凈,飛水,北沙參、陳皮、百合洗干凈;
3.將所有的材料一齊放進已煲滾的水中,繼續用中火煲約兩小時,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北沙參、百合和無花果都有養陰潤肺、潤燥清咽的作用,加上營養滋陰的豬瘦肉和行氣健脾、燥濕化痰的陳皮,又可滋潤喉嚨,保護聲帶,通暢大便,預防痔瘡的功效。
原料:炙百部12克、紅棗4個、乳鴿1只、生姜2片。
做法:
1.炙百部、紅棗洗凈,并將紅棗去核;
2.乳鴿宰洗凈,去毛爪、臟雜,置沸水稍滾片刻,洗凈;
3.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1500毫升(6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
此量可供1~2人用,乳鴿可撈起拌醬油佐餐用。
功效:炙百部性平味甘,有溫潤肺氣、化痰止咳之功,因而此湯有溫潤肺氣、化痰止咳之功。要注意的是,痰熱咳嗽者不宜飲用。
原料:鯽魚、白蘿卜、蔥、姜、花雕酒、鹽。
做法:
1.鯽魚洗凈后瀝干,并用廚房紙巾擦干表面水分。
2.蘿卜去皮切條;蔥打結;姜切片。
3.鍋內熱油,爆香幾片姜片,加入鯽魚煎透,煎至兩面的魚肉變色。
4.鍋內加入足量的水(冷水、開水均可),加入蔥和姜,大火煮開,加入適量花雕酒,繼續煮至酒氣消散。
5.撇去浮沫后轉中火,保持一定的沸騰,加蓋燉煮至湯色發白(約30分鐘)。
6.加入蘿卜條,繼續煮約10分鐘,加入少許鹽,略煮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消食化滯,明目潤膚。鯽魚湯有潤燥滋補的作用,適合秋冬季節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