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化應做到不丟不頂,隨著對彼勁變化的感知,自已無論前進、后退、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無形無跡,順隨彼勁,沾粘連隨,使彼勁陷入彼動局面,然后用肩、肘、胯、膝、手、足,或拿、或打,任我發落,此時彼即落空失勢。
陳鑫曰“引進落空合擊出”,這是講在運動中如何將彼引化到落空而發揮不出威力的境地,而找在引化過程中勁已合好,蓄而待發,隨時都可以從任何角度、方位,恰到好處地彈抖出來。例如:對方雙手按住我右臂,我即走下弧線順纏,漸而向上引,將其勁化空,在引的過程中,身則下蹲,繼而右腳插入彼襠,背先內放而后向外擊之。這樣的引化技擊方法甚多,演練時可根據招勢變化,練習單勢,反復練習,認真揣模,熟透于心,嫻悉于手,才能接敵交手,出手即太極,一運一方圓。神鬼莫測,變化多端,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所向無敵。陳長興云“滾拴搭掃,閃驚取巧,聲東擊西”,都不外乎誘敵落空,化勁制敵。但凡交手引進時,勁必須合好。陳鑫曰“蓄勁如開弓,出勁如放箭”,這就是說,發人要想干脆利落,那么蓄勁的弓拉得越滿,勁引得越空,化得越凈,箭就放得愈遠愈有力。在練習推手和散手時,光學習引、化、蓄之勁,漸而才能達到蓄發相兼的更高境界。
太極化勁
凡找勁、聽勁、化勁,鍛煉腰腿功夫都須逼近和貼緊對方,有利于隨化隨發。
①化勁之要訣:是在保持“身腰一條線”(即身腰中正,不前俯后仰)的基礎上。當對方用力壓迫時,便以腰為軸向左右轉化,或轉胯走立圓、使彼力落空。當對方之力作用于我身時,我何處受力便于何處化解。化要化得自然、合拍,無過不及。恰到好處。同時應隨機變換重心,使彼無從捉摸。變換重心的方法,全在兩腿的虛實變化,兩腿的虛實變化全在于腰胯的轉換,為此要求周身松靜,靈活自如,此為化之要訣。
②徒化不發,不能勝人。拳經日:“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其中“己不動”是聽勁功夫,當對方的勁力被摸清并走化成強駑之末、他想發起新的攻擊而又沒發的瞬間,我已立即動勁出擊,這就形成“已先動”,并非被動挨打。發勁緊隨著化,連化帶發,快得像一個動作,不能有間隔,更不能舍近求遠,哪里化就在哪里發,發勁必須用整體勁,出手同時進足,勁起于后足跟。經腰而至身,前腿一弓,手臂一長,配之呼氣,其勁即出。“發勁如放箭”,用意須遠,發勁走直線,意在把對方發向遠處,以利快、狠、準地擊中對方重心。己力加于對方,對方若丟,就跟進去,這叫“逢丟必打”:對方如用大力頂抗,則應放松,讓對方受慣性的支配繼續前進,隨即順彼力發勁,兩者的合力將發揮出大的效能,從而把對方發得更快、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