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發癥
1.肝性腦病。
2.上消化道大出血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數由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但應考慮是否并發消化性潰瘍,急性出血糜爛性胃炎,賁門撕裂綜合征等胃黏膜病變,曲張的靜脈破裂出血多因較粗糙較硬的或有棱角的食物創傷,食管受胃酸反流的侵蝕,劇烈嘔吐等引起,出現嘔血和黑便,若出血量不多,僅有黑便,如果大量出血可引起休克,肝臟缺血缺氧的情況下常使肝功能惡化,出血又使血漿蛋白丟失,可導致腹水形成,血液在腸道經細菌分解產氨被腸黏膜吸收后,可誘發肝性腦病甚至導致死亡,出血后原來腫大的脾臟可以縮小甚至觸不到。>>>耿蘭書劉吉祥講肝硬化癥狀有哪些
3.感染
由于機體免疫功能減退,脾功能亢進以及門體靜脈之間側支循環的建立,增加了病原微生物侵入體循環的機會,故易并發各種感染,如支氣管炎,肺炎,結核性腹膜炎,原發性腹膜炎,膽道感染及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等,原發性腹膜炎是指肝硬化病人腹腔內無臟器穿孔的腹膜急性炎癥,發生率占3%~10%,多發生于有大量腹水的病人,多為大腸埃希桿菌引起,其原因為肝硬化時吞噬細胞的噬菌作用減弱,腸道內細菌異常繁殖,通過腸壁進入腹腔,又因肝內外血管結構的改變,細菌還可通過側支循環引起菌血癥或帶菌淋巴液自肝包膜下或肝門淋巴叢漏入腹腔而引起感染,臨床表現發熱,腹痛,腹脹,腹壁壓痛及反跳痛,腹水增多,血白細胞增高,腹水混濁,呈滲出液或介于滲出液與漏出液之間,腹水培養可有細菌生長,少數病人無腹痛發熱,而表現為低血壓或休克,頑固性腹水及進行性肝功衰竭。
4.肝腎綜合征
肝硬化合并頑固性腹水時未能恰當治療或療效欠佳,易出現肝腎綜合征,其特征為少尿或無尿,低血鈉與低尿鈉,腎臟無器質性改變,故亦稱功能性腎衰竭,其發病原理尚不完全清楚,研究結果證明:>>>早期肝硬化中藥方劑
(1)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流量減少,分別為20~50ml/min(正常120ml/min)及250~500ml/min(正常600ml~800ml/min)。
(2)肝腎綜合征病人腎臟的血流發生重新分配,用對氨基馬尿酸(PAH)吸取試驗表明腎髓質的血流較腎皮質血流相對較多,用133Xe洗脫技術證明肝腎綜合征的腎皮質血流減少,葉間動脈和近側弓動脈血管痙攣,而同一病人死后再做動脈造影血管完全正常。
(3)可用肝腎綜合征病人的腎做腎移植,移植后的腎臟功能完全恢復正常;肝腎綜合征的病人經過肝移植后腎功能也完全恢復正常,說明腎的病變是功能性的,是可逆的。
結語:肝硬化治療的方法還是比較多的,肝硬化患者在平時要樹立信心,要保持好的心態,堅持接受治療,只有這樣才有希望可以治療好疾病,肝硬化患者在平時還要預防并發癥,身體的健康一定要調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