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果我們不好好保護血管就有可能引起中風的發生,你知道中風有哪些癥狀么?知道應該如何來保護血管么?今天我們請來了劉昌偉做客天天養生給我們講解中風的癥狀。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劉昌偉教授為大家講解中風的癥狀。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中風的癥狀
舌痛
老年人出現無顯著緣由的舌痛、麻木、活動不便時,多是微血管的炎癥反應,也標明可能與血粘度升高相關。
鼻出血
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壓病人即將發生中風的警報。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壓不波動惹起的,不加防止則會增加中風的機會,因而不能麻木大意。
眩暈
忽然自覺頭暈目眩,幾秒鐘后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應及早去醫院請醫生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單眼忽然發黑
一只眼睛忽然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后便完好恢復一般,醫學上稱單眼一次性黑朦,是由于腦缺血惹起視網膜缺血所致,是中風的又一信號。
哈欠不斷
哈欠連天,這可能是由于腦動脈硬化日趨嚴峻,血管內徑越來越小,惹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
嗆咳
少數中風患者早期可能出現喝水或進食時偶然嗆咳,鉆研標明,這種麻木粉可能是中風的前兆。
手指麻木
固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中風,但對于年齡在40歲以上且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的中年人,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發生。
說話吐字不清
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活動功用的神經失靈,稀有癥狀之一是忽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但持續時間短,應惹起重視。
緣由不明跌跤
由于腦血管硬化,惹起腦缺血,活動神經失靈,而輕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前兆癥狀,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嗜睡
據醫學觀察,大約有75.2%的人在中風前有嗜睡癥狀,這是出現早的中風前兆,更有防止意義。
精神狀況發生變化
性格一反常態,如變得沉默寡言,或多語急躁,或出現短暫智商衰退,均與腦缺血相關,可能是中風前兆。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劉昌偉
1959年11月生于吉林省長春市。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學系副主任。現擔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全國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北京醫學會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學會青年委員;北京醫學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外科雜志》特約編委;《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編委;《中國微創外科雜志》常務編委;《國際循環-聚焦血栓雜志》編委;《血管外科雜志》編委;《中華醫學雜志》、《基礎醫學與臨床雜志》、《武警醫學雜志》等多家雜志審稿人。
怎樣保護血管
吃點血管“清道夫”
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彈性。
醋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徐成斌的秘訣是,每天晚上少吃干飯,用小米加黃米熬點稀飯,再加幾顆枸杞子和大棗,護血管。
給血管做套操
方法是:每晚睡前用冷熱水交替淋浴,熱水溫度為40℃—44℃,冷水溫度為12℃—16℃。做“操”時先冷后熱,交替5—10次,每次持續2—3分鐘,后以熱水浴結束。
這種血管體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時“沖走”血管內的垃圾。另外,大步快走也是一節不錯的心腦血管操,可以增強肌耐力并增強血管彈性。
飯前運動,幫血管駐齡
國外,研究顯示,每天運動半小時,如走路、騎自行車、游泳、打門球、打乒乓球、慢跑、游泳、爬樓或登山,都能起到減肥消脂的作用,提高血管“年輕化”程度,防止變老。如果飯前適度運動,保護血管的效果更好。
每周兩塊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含有天然抗氧化劑黃酮素,能防止血管變硬,同時增加心肌活力、放松肌肉,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內積累,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喝綠茶品紅酒
在家或外應酬時不妨喝點綠茶,因為其中的兒茶酚能減少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加好膽固醇的含量,增加血管柔韌性、彈性,預防血管硬化。或者每晚用玻璃杯喝上大半杯(約100—150毫升)紅酒,它具有抗氧化作用,一周喝上四五次,能很好地軟化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