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就是長在我們舌頭表面的一層東西,沒想到通過它還能看出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今天我們請來了楊晉翔做客天天養生視頻給我們講解觀舌苔知健康。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急癥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晉翔,講觀舌苔知健康。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觀舌苔知健康
舌象一:舌苔白厚
少食寒涼節制飲食堅持鍛煉
顯示病癥:“當風寒、風濕、寒濕等六淫之邪,病尚在表,還未里傳,且病邪較輕,臟腑之氣未傷時,舌苔多見薄白苔。”
若舌苔發白變厚說明身體出現了問題,痰濕較重,要引起注意。
專家解讀:“舌苔發白表明體內有寒,無論是吃了寒冷的食物還是受了寒,舌苔都會發白,現在的人多數都是白苔,就是因為吃冰箱里的水果、蔬菜,常喝冷飲造成的。”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舌體胖大,舌苔白厚多見于身體肥胖、脾胃運化失常而導致水腫、痰濕內盛的患者。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的患者也常見厚白膩苔。”
專家建議:白舌苔患者日常應少食寒涼之物,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此外對于白苔厚膩、身體肥胖的患者應節制飲食,多食新鮮的蔬菜、水果及粗纖維食物,山藥、薏米、山楂等都有很好的健脾化濕療效,少食肥甘之品。并堅持體育鍛煉,控制體重。
舌象二:黃白色舌苔黏黏厚厚
飲食清淡健胃消食
顯示病癥:如果舌頭上看到有一層厚厚的黃白色垢物,舌苔黏黏厚厚,不易刮去,口中有一種又酸又臭的穢氣味道,同時胃口不好,大便干燥。
專家解讀:劉艷巧指出,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平時飲食過量,或進食油膩食物過多,脾胃消化功能差或發生紊亂引起的,老百姓管它叫積食。
專家建議:出現如上情況,要注意飲食要相對清淡些。如果出現積食的情況,可根據具體情況服用一些消食的藥物或食物,比如山楂、蘑菇、蘿卜。大便特別干燥時,可以適當用些瀉藥。
舌象三:舌苔發黑
積極治病謹遵醫囑
顯示病癥:“極熱和極寒都可引起黑色的舌苔,當然,染色舌除外。”生活中,如果吃了某些藥品或食物,往往也會使舌苔變色,但這些均不屬于病苔。一般來講,染苔的色澤比較鮮艷而浮淺,而病苔不易褪去,可以利用這一點進行區別,千萬不要將正常的舌苔誤認為病苔而虛驚一場。
專家解讀:“黑苔,往往與疾病有密切的關系。臨床多見于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胃癌、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病人的舌象。黑苔的人應重視所患疾病的治療,以期早日康復。”
專家建議: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黑苔,所以對待黑苔要謹遵醫囑,看病情進行調理。
舌象四:舌苔剝落無舌苔
補充氣血增強免疫
顯示病癥:“疾病過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脫落稱為剝(落)苔,舌苔全部脫落,以致舌面光潔如鏡,稱為‘光剝舌’,又叫‘鏡面舌’;若舌苔剝落不全,剝脫處光滑無苔,余處斑斑駁駁地殘存舌苔,界限明顯,稱為‘花剝苔’。”
專家解讀:剝苔表示胃氣不足,胃陰枯竭或氣血兩虛,是全身虛弱的一種表現。
專家建議:無苔的患者,飲食宜清淡,不宜暴飲暴食及食用生冷、燥熱及難消化的食物。多食具有健脾益胃的蔬菜、水果,如山藥、薏米等,可服用健脾丸、生脈散等藥物。鍛煉身體,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刮舌苔只是去除表面現象
舌苔異常是身體內出現問題的外在表現形式,如果要去看中醫,好不要刮舌苔。因為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而看舌象是望診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病人的舌苔和舌質可看出身體變化。
很多老年人清晨有刮舌苔的習慣,從中醫的角度來講,刮舌苔并不是科學的行為。刮舌苔不能起到清除口腔細菌,相反這種行為還會破壞到舌頭上的“舌乳頭”。每個人的舌頭上都長有許多極小的“舌乳頭”,舌乳頭中又有很多辨別味道的味蕾,有了味蕾,才能分辨酸甜苦辣。經常刮,容易使舌背部發木,味覺減弱。此外,刷舌苔只是去除表面現象,內在疾病不能得到治療。因此,舌苔異常,應及時診治所患疾病。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深圳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楊晉翔
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急癥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北京市中醫學會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內科分會常委。1982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1986年研究生師從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名醫董建華院士。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負責人。曾擔任東直門醫院、東方醫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黨委書記。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臨床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教工委教育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