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健康往往跟我們的情緒和心理有關,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控制好情緒,如何保持心理平衡呢?敬請收看本期的萬家燈火聽聽趙仲龍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秘書長趙仲龍,講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一、對自己不過分苛求
人應該有自己的抱負,但有些人的抱負不切實際,根本非能力所及、欲求不得,便會認為自己倒運而終日憂郁;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對自己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消除挫折感,則應把目標定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稍有提前量,不努力達不到,盡心盡力能夠超,心情自然就會舒暢了。
二、不要強加于人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假如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會大失所望,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思想、優點和缺點,何必要求別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這是將自己的“標準”強加于人。
三、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
當我們勃然大怒時,很多錯事或失態的事,都會做出來的,與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自制,如“廬山會議”,野心家——林彪,當上了國防部長,后“折戟沉沙”,這是對決策者極大的諷刺。
四、偶然亦要屈服
一個做大事的人,處事要從大處看;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小處,有時亦不必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五、暫時逃避
在生活受到挫折時,應該暫時將煩惱放下,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如運動、睡眠或看電視等,待到心情平靜時,再重新面對自己的難題。
六、找人傾訴煩惱
把所有的憂郁埋藏在心底里,只會加劇自己的苦惱、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告訴給你的知己朋友,心情會頓感舒暢。
七、為別人做些事
助人為樂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可使自已忘卻煩惱,并且可以確定自己的存在價值;而不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上,這叫做“落井下石”。
八、在一個時間內只做一件事
要減少自己的精神負擔,不應同時進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身心交瘁。
九、不要處處與人競爭
處處以他人作為競爭對象,使得自己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其實,只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對手,人家也不會與你為敵。以免“惶惶不可終日”以致自尋黃泉。
十、經常對人表示善意
對人表示善意時經常被排斥,是因為人家對我們有戒心。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小樹“敵人”。心情自然變得平靜。彭德懷同志說:“我們……不要像泥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稱贊我們、抬高我們,害怕我們。”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趙仲龍
1944年1月出生,山西省文水縣籍,1967年畢業于南京鐵道醫學院醫學系(現東南大學醫學院)。原中華醫學會編審,現任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秘書長。兼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科普創作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預防性病艾滋病協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科普學會委員、中國減災協會醫學救援委員會委員等,《中國健康教育》雜志常務編委,《生命世界》雜志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