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是癌癥中的一種,那么你知道結腸癌的早期癥狀嗎?敬請收看本期的養生堂聽聽李忠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秘書長李忠,講結腸癌早期癥狀。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結腸癌早期癥狀
1、早期癥狀:
早期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樣癥狀,其中右半結腸癌時,多為腹痛不適或隱痛。早期結腸癌的癥狀開始時可為間歇性,后轉為持續性。大便習慣的改變,也是屬于早期結腸癌的癥狀表現之一。當右半結腸癌時表現為早期糞便稀薄,有膿血,排便次數增多,當結腸癌的癌腫繼續增大影響到糞便的通過時還可出現交替出現的腹瀉與便秘,而左半結腸癌則多表現為排便困難,并隨結腸癌的病情發展而不斷加重。
2、腹部包塊:
為瘤體或與網膜、周圍組織浸潤的腫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有的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晚期時腫瘤浸潤嚴重,腫塊可固定。
3、腸梗阻表現:
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癥狀,如腹脹,腹痛,便秘或便閉。結腸腫瘤的常見癥狀是體檢可見腹隆、腸型、局部有壓痛,并可聞及亢進的腸鳴音。左半結腸腸腔相對狹小,糞便至此已粘稠成形,且該部多為侵潤型癌,腸腔環狀狹窄,因此較早出現腸梗阻癥狀。
4、中毒癥狀:
也是屬于結腸癌的臨床表現之一,由于結腸癌的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蓪е陆Y腸癌患者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癥狀,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右半結腸血運及淋巴豐富,吸收能力強,癌腫多為軟癌,易潰爛、壞死致出血感染,因此以中毒癥狀為主。
5、晚期癥狀:
有黃疸、腹水、浮腫等肝轉移征象,以及惡病質,直腸前凹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腫瘤遠處擴散轉移的表現。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李忠
長期從事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熟悉腫瘤中西醫研究的新動態,在采用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惡性腫瘤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于中醫藥治療肺癌、肝癌、胃癌、腸癌、乳腺癌、淋巴瘤、腦瘤、白血病等多種惡性腫瘤,并在腫瘤術后預防復發、轉移和癌性疼痛的治療及腫瘤放、化療中藥增敏解毒方面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外治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青年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執行委員。
結腸癌的治療
化療:
結腸癌隨著生長發育逐漸向遠處轉移,有3/4的患者在診斷時就已經有轉移,能夠接受根治性手術切除者,也有半數患者終發生遠處轉移。因此,根治術后的化療即輔助化療是結腸癌綜合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輔助化療的機理在于用化療控制減滅根治術后體內的殘留病灶。術后機體荷瘤減輕,遠處微小轉移灶的增殖導致其對化療的敏感性增高,術后早期化療可以達到大的消滅腫瘤的目的。
放療:
對于不能切除的腫瘤或有遠處轉移病灶者,局部放療也是晚期結腸癌治療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使腫瘤縮小,改善患者的癥狀,常和其它治療方案聯合應用。目前研究較多、效果較好的是外科和放射的綜合治療,包括術前放射、術中放射、術后放射、“三明治”放療等。
但放療對機體有較大的傷害,對身體機能差的晚期結腸癌患者應慎用,一定要防止毒副作用造成的人體免疫功能的損傷。
生物治療:
免疫療法和基因療法均屬于生物治療,目前臨床上應用得較多的是免疫療法。主要是調動人體的天然抗癌能力,恢復機體內環境的平衡,相當于中醫的“扶正培本,調和陰陽”。生物治療能夠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還能提高放療、化療的療效,減少放療、放療的毒副作用。
靶向治療:
所謂的分子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該位點可以是腫瘤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個基因片段),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來相結合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療又被稱為“生物導彈”。
2010年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報告,分子靶向治療在結腸癌上帶來了許多令人鼓舞的研究結果,如單克隆抗體與化療聯合方案可使患者平均生存期延長24個月左右。
但是靶向治療的研究才剛起步,靶向治療的預測指標仍不明確,也就是說,我們難以在用藥前預測患者是否從治療中獲益。雖然一些靶向藥物對晚期結腸癌治療的療效已經獲得公認,但是這些藥物應用時間及應用方式仍存在很大的爭議。隨著靶向藥物的廣泛應用,耐藥問題也日益突出。目前結腸癌的藥物治療處于從單純細胞毒性治療逐漸過渡到分子靶向治療時代。結腸癌的靶向治療研究任然任重而道遠。
中藥治療:
目前多數是配合手術或化療進行綜合治療??梢詼p少化療的副作用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辯證論治。以清熱解毒、祛瘀散結,實則攻之,虛則補之為治療原則。
因此,結腸癌的治療原則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治療目的,一是延長生命;二是提高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