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入門
人們常見到所謂硬氣功的表演,什么腹上開石、銀槍刺喉、刀砍不入、汽車過身、頭撞石碑、手指鉆磚等等真可謂花樣繁多。表演者在表演前往往先由自己或別人吹噓一番他如何練氣功得了真功夫,既而花拳繡腿地活動一番,名之為運氣。其實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這不過是一些解放前隸屬于江湖雜技,解放后被雜技界逐漸淘汰了的表演內容。隨著氣功熱潮的興起,這些內容又被一些經營者撿起來,并掛上氣功的招牌,名之為硬氣功。
對此,魔術表演藝術家、《雜技與魔術》雜志副主編、中國雜技協會研究部傅啟鳳研究員曾向我介紹了不少內情。她說 在雜技界、魔術界談起氣功表演中的某些超常現象,例如釘板開石、油錘灌頂、標槍刺喉、玻璃渣上跳舞、耳朵聽字等等,常常明確地稱之為腥活或里大腥(這是雜技界的一句春典行話),意思是假的、騙局,認為這類節目既無高難技巧,亦無藝術可言,只要有力氣,有膽子就能演出。只要得到門子(行話,意為方法或竅門),幾天內就能練出來。這些腥活與真正講究技藝的雜技魔術沒法相比。在舊社會許多雜技魔術藝人,迫于生活也曾上演過這些節目。新中國成立后,雜技走上了舞臺,長期處于下九流的雜技魔術藝人成為新文藝工作者,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教育,周恩來總理曾經指出雜技要給人類以享受,給人愉快的感受,不能用畸形與刺激來吸引觀眾。早在50年代初,廣大雜技工作者便自覺淘汰了那些里大腥的東西,而致力于雜技魔術技藝的提高與發展。
由此可以看出,所謂的硬氣功不過是一些靠力氣、靠膽量和竅門來迷惑不知內情的人們的一種雜耍表演。現在換了名稱,并硬要與氣功聯在一起,實際上不僅和氣功無關,而且也談不上表演者有什么超人的能力。為了使人們不僅從理論上知道,而且也能通過實踐了解硬氣功的真相,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頭撞石碑
表演者甩頭向石碑撞去,石碑斷為兩截。這個表演除表演者的頭部經長期鍛煉(如常用木板敲頭),確有較一般人強些的抗撞擊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講究一些方法。表演者必須在石碑的后面擺放一塊硬物,如大石頭、鐵杠等,但石頭、鐵杠不能與石碑緊緊地貼在一起,要讓兩者之間有一定距離,以保證頭撞石碑后,石碑以很快的速度撞到石頭、鐵杠上,兩石之間巨大的撞擊力使石碑斷為兩截。此外,表演前在挑選石板時對石頭的質地非常講究,并非什么石頭都可選用。表演前,常常用火燒等手段對石碑進行一番處理。反之,如隨便找石碑,并將其與后面的石頭緊緊地貼放在一起,中間不留距離,則再硬的頭對其也無可奈何。
銀槍刺喉
兩人相對,分別用喉部頂住木桿兩頭的槍尖,只見木桿雖被兩人頂彎了,而喉部安然無恙。其實這個節目并不是兩人喉部有超人的耐刺能力,竅門如 一是槍尖較鈍,并不象針尖那樣銳利。二是槍上的木桿質地很軟,兩人輕輕一頂就彎。三并不是槍尖頂在喉部,而是隨著木桿的彎曲,槍頭側部的面貼在喉部下方的胸骨上,面積大壓強小,有驚而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