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準確呢?
第一,可按古時傳統,設立木人樁、標明大小穴位等,進行靜態的準確度的訓練;
第二,功友之間可互相幫助,以拳靶等器具,進行動態的準確度的訓練;
第三,在平時的實戰模擬訓練中,應突出準確度的訓練,每天都應規定相應的時間進行訓練并持之以恒。
訣竅之三:“狠”字訣
為什么小孩一般打不過大人?這固然有速度、準確性的問題,但另一個關鍵則是力量的大小。力量越大,也就是越“狠”,效果越好。在這里,“狠”可以被理解為一個人的功力。這種功力的檢測是比較簡簡單的,訓練與提高就相對較難了。古代老師傅強調:“力大打力小”這是十分深刻的。“狠”不僅僅是指力氣,也是指習武者的膽量或勇氣。所謂的“一膽二力”,在這里就統一為一個“狠”字。
如何達到“狠”呢?
第一,進行專項的力量及勁法訓練,如推拉力、抬壓力、旆轉力、分合力等等。
第二,相信自己一定能戰勝對手,從潛意識深處樹立“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大無畏心態與戰必勝信念;
第三,進行特殊的觀想訓練,在腦中模擬實戰情景,意想自己與虎狼龍蛇展開殊死搏斗,并攝取日月山水的非凡氣勢,以達到一往無前的境界。
訣竅之四:“穩”字訣
“穩”指的是狀態的相對固定。只有長時間地維持狀態,才有可能進一步提升狀態。鍛煉與修煉的一大區別是:鍛煉重在維持狀態,修煉重在提升狀態。習武之人達到了“迅”、“準”、“狠”還很不夠,還得“穩”。這就好比一個考生,臨場發揮不理想,或者說不穩定——時好時壞。又好比運動員(如朱建華),即使多次打破世界紀錄,也同樣可能因為心理素質不穩定而經受不了某些大賽的考驗。日本武術界幾百年來一直把“不動心”作為武功修持的真正秘訣。日本古代有個武士,名叫大波,功夫很高。私底下交流時,他可以戰勝功夫比自己還高的師傅;可一旦正式比賽,他就連功夫平平的徒弟也應付不了。他十分苦惱,去請教一位禪師。禪師指點他:“你叫大波,今晚就觀想自己成為汪洋大海吧!”大波盤坐入定觀想了一個晚上。從此以后,在一切場合都戰勝對手了。這就是“穩”字訣好的注釋。
那么,如何“穩”呢?
第一,在二十四小時中,都注意維持以至提升自己的狀態;
第二,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把它們當成訓練“穩”字訣的難得機會;
第三,心心念念都注重對自身識神與元神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