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生活中有好多的人都患有心臟病,那么心臟病有哪些癥狀該如何治療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趙之心,高級公共營養師陳允斌,北京同仁堂主治醫師劉釗,講心臟病的癥狀。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心臟病的癥狀
癥狀1、耳鳴
研究人員發現,心臟病人,特別是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出現耳鳴,這是因為內耳的微細血管變化比較敏感,心血管動力學上出現異常尚未引起全身反應時,耳內可以得到先兆信息。因此,45歲以上的中年人如果一周內頻繁出現耳鳴,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癥狀2、打鼾
胖人打鼾多。自然,他們當中不乏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人。長期持續打鼾者患心臟病、中風的人數遠比其他兩類的多,比例高。從事這項研究的專家庫姆·柯斯肯夫教授認為:睡眠打鼾是心臟仍處于工作狀態的表示,是心臟病的警報信號,應作為診斷心臟病的依據之一。因此,如果一個人長期持續打鼾,就要留心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癥狀3、肩痛
肩膀疼痛,嚴重時連穿衣都困難者,如果是中老年人,多為肩周炎。然而,有不少心臟病人也常有肩痛的現象,特別是左肩、左手臂酸痛,為陣發性,并與氣候無關。據有關資料表明,冠心病人肩痛者約占病人總數的65%左右,這是與血液流動動力學及神經走向有關。故中老年人發生肩痛,特別是左肩疼痛尤烈者,切莫簡單地貼上塊風濕膏就算了事,應經常注意自己的心臟情況。
癥狀4、胸痛
心臟病患者表現的胸痛,多在勞動或者運動之后,多發于胸骨后,常放射至左肩、左臂。疼痛時有一種胸部緊縮樣感覺,持續2—3分鐘,一般停止活動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可終止。有些心臟神經官能癥者也有胸痛,多數位于左前胸乳部或乳下,部位可經常變化,刺痛較短暫,隱痛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天,與活動無關,心前區多有壓痛點。必須區別于心臟病人。
癥狀5、呼吸困難
心臟病人胸悶,呼吸困難多與肺郁血有關,故常發生在夜間、臥位時,坐位時減輕,為陣發性。活動與上樓也可發生。
癥狀6、水腫
心臟負荷過重致靜脈回流受阻,遠端血管充血發生水腫,也是心臟病人常見癥狀。除心衰外,輕微水腫往往是先兆癥狀。凡中年人有浮腫,都應及早求醫。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貴州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趙之心
健管家、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原北京體育大學、教師全國婦聯與衛生部“中國女性健康大講堂” 健康大使、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越野行走運動 首席講師、北京市科學健身專家講師團 秘書長、央視2套《健康之路》欄目主講“健康大步走”、“五禽行”、“八段錦”等運動健康系列講座;2007年開始參與北京電視臺6 套《快樂健身一籮筐》節目錄制,推廣健康生活方式,廣受關注。
陳允斌
女,出身中醫世家,健管家,高級公共營養師,同時也是知名的人氣食療養生作家,致力于推廣中華傳統的健康飲食方式,是生活食療養生的倡導者。
劉釗
主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及針灸推拿學雙專業畢業,醫學學士學位。畢業后留任大學附屬醫院血液免疫科醫師。幼承家學,私淑葉天士學派,以脈診見長,運用氣血津液辨證治療內科、耳鼻喉科、男科、皮膚科疾病。
如何預防心臟病
1、減肥。肥胖者患心臟病的比例遠遠高于正常體重的人,特別是“蘋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險。只要老人減肥3—5公斤,心臟狀況就會有很大改善。同時,專家告誡較胖的老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變成超級模特,要通過平衡飲食和鍛煉逐漸達到減肥的目的。
2、少吃蛋黃。一個普通大小的蛋黃約含膽固醇200毫克。老人膽固醇較高的話,一周多只能吃兩個蛋黃。
3、多運動。每天適度運動20分鐘,可使患心臟病的幾率減少30%,快走的效果好。
4、戒煙。吸煙者患心臟病的比例是不吸煙者的兩倍。研究發現,戒煙2—3年后,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降至與不吸煙者一樣的水平。
5、注意飲食。平時生活中堅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6、適量飲酒。1周喝3—9杯酒為適量,對心臟有好處。但要注意別貪杯,因為飲酒過度會引發心臟病。
7、當心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臟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體檢,對糖尿病“早發現,早治療”。
8、控制情緒。脾氣暴躁,遇到突發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誘發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