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牛奶+藥
有人認為,用有營養的東西送服藥物肯定有好處,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牛奶能夠明顯地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較相同的時間內非牛奶服藥者明顯偏低。用牛奶服藥還容易使藥物表明形成覆蓋膜,使牛奶中的鈣與鎂等礦物質離子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非水溶性物質,這不僅降低了藥效,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藥前后各1、2小時內好不要喝牛奶。
7、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許多人的"共識".加糖是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給的熱量,但必須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牛奶里加什么糖好呢?好是蔗糖。蔗糖進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后,變成葡萄糖被人體吸收。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又容易超過規定范圍。
還有一個何時加糖的問題。把糖與牛奶加在一起加熱,這樣牛奶中的賴氨酸就會與糖在高溫下(80℃-100℃)產生反應,生成有害物質糖基賴氨酸。這種物質不僅不會被人體吸收,還會危害健康。因此,應先把煮開的牛奶晾到溫熱(40℃-50℃)時,再將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8、牛奶必須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溫度要求并不高,70℃時用3分鐘,60℃時用6分鐘即可。如果煮沸,溫度達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會出現焦化現象,而焦糖可誘發癌癥。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鈣會出現磷酸沉淀現象,從而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
9、瓶裝牛奶放在陽光下曬,可增加維生素D
有人從廣告中得知:補鈣還要補維生素D,而多曬太陽是攝取維生素D的好方法,于是便照方抓藥地把瓶裝牛奶放到太陽下去曬。其實這樣做得不償失。牛奶可能會得到一些維生素D,但卻失去了維,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因為這三大營養素在陽光下會分解,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陽光下乳糖會酵化,使牛奶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