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耳朵是我們了解世界的途徑之一,缺了它我們的世界就會失去很多美好的東西!可是我們對自己的耳朵有足夠的重視嗎?如果耳朵出現疾病,我們該怎么處理,面對耳病我們可以做哪些預防工作,想知道答案,請聽龔樹生教授講解!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外耳常見病常見耳病
(一)先天性外耳閉鎖
先天性外耳閉鎖是指與生俱來的耳廓或耳道畸形,甚至根本沒有耳廓及耳道。這類病人中通常內耳沒有病變,因而耳聾多是傳導性,不是感音神經性的,因為聲音不能正常通過外耳及中耳。外耳畸形時,聽小骨通常會受影響,對此前不見古人的治療是用外科手術重造外耳、耳道或聽小骨。
(二)外耳炎癥
外耳或耳道感染、發炎或“霉爛”。“游泳耳”是外耳炎癥的一個例子。外耳炎癥的常見癥狀為耳部不適,疼痛或發癢,器械檢查結果經常顯示出感染區或耳道發炎狀。外耳發炎通常不會引起耳聾,但紅腫堵住耳道時會產生輕度傳導性耳聾。外耳發炎的治療是使用抗生素及抗生素滴耳劑,但要注意外耳炎癥經常具有傳染性,對外耳炎癥病人治療使用過的器械和耳鏡需要徹底消毒,這一點尤其不可忽視。
中耳常見病
中耳炎
中耳炎病因一般為炎癥和中耳積液。中耳炎很常見,尤其在兒童中。基本原理為中耳腔耳咽管空氣流通受阻,引流不暢所致。通常在人們吞咽或打哈欠時,耳咽管會自動開放,由于兒童的耳咽管呈水平狀而不是向下,因此在吞咽或打哈欠時耳咽管有可能不能開放,成年人受引力的幫助會使耳咽管自然開放。
中耳炎患者常感覺到疼痛或耳內脹感,會出現輕度到中度的傳導性聾,如任其發展不予治療還會誘發別的威脅到生命的疾玻治療中耳炎的常見方法是使用藥物(抗生素)去除感染并幫助耳咽管張開,解除阻塞。如果藥物不起作用,可由醫生把壓力平衡管插入鼓膜,幫助治療中耳炎,并防治進一步感染。平衡管代替不起作用的耳咽管,在中耳起引流通氣作用。
內耳常見病
感音神經性耳聾,也稱神經性耳聾,是耳蝸及或聽覺神經的永久性損壞。很多情況下,感音神經性耳聾的起因不明,通常認為是由耳蝸損害長期積累所致,這種損害是終身不愈的。內耳的損害很少能通過藥物和手術治療恢復到原有狀態,大多數患者可以配戴助聽器解決聽力損失的問題,效果甚佳。
先天性∕遺傳性耳聾
先天性耳聾指出生時就存在的。遺傳性耳聾是由于染色體異常的原因,屬于家族性遺傳病,有時此類耳聾以患者成年乃至更晚些才出現,雖然遺傳性耳聾不一在出生時就存在,但導致后來聽力逐漸喪失的遺傳基因是出生時便存在的,其結果是可影響到各個頻率的輕度至重度的聽力損失。
非遺傳性的先天性耳聾又由多種因素造成,麻疹、德國麻疹、母親懷孕的風疹均可導致兒童耳聾。此外,出生時低體重和早產也會造成兒童出生時的耳聾。
護理耳朵的一些常識 耳廓外傷、凍瘡時要嚴格防止感染。特別是綠膿桿菌感染,因為此細菌可引起耳廓軟骨膜炎、軟骨壞死,終導致耳廓畸形(菜花樣耳)。
遠離噪音和爆炸現場。(包括放爆竹),因為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聾,而爆炸聲會造成爆震性耳聾。
戒除掏耳朵的習慣。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損傷,有時還會并發感染,使聽力下降。
洗頭、洗澡時防止水流入耳內。因為皮膚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聹(即常說的耳蠶、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來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內可引起中耳炎復發。
夏季游泳前需作體格檢查,有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須在矯治之后才宜游泳。
本期嘉賓介紹
沙鳳桐:中醫眼科名家,健管家,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院長,中華中醫眼科學會副主任。現任平心堂中醫門診部、正安中醫眼科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專家。
沙鳳桐教授從1967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開始行醫,至今已有30多年。他以深厚的中醫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深入鉆研中醫眼科,在醫治內科疑難雜病的基礎上,運用整體辨證與眼科局部辨證相結合,在治療視神經萎縮、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黃斑變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等疑難眼病方面有獨特見解和顯著療效。沙鳳桐教授中醫功底扎實,對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疾病(如失眠、抑郁、小兒外感脾胃虛弱、婦科雜癥等)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