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踝關節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關節,那么我們應該怎么保護好它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們的講解,踝關節的保護與治療。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程凱,醫學博士董福慧,講踝關節。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踝關節結核的治療
1.單純滑膜結核
除總的治療原則外,可自關節前方脛前肌和,長伸肌腱之間做局部注射抗結核藥物。
滑膜切除術也是常用的方法,切口可在踝關節外側,圍繞外踝做弧形切口 以便同時切除關節前方和后方的滑膜組織,并能對整個踝關節的軟骨面及其邊緣骨板進行探查,防止遺漏小的隱匿病灶。術后用小腿石膏托固定3周,后進行功能鍛煉。
2.單純骨結核
根據病變的不同部位選用合適的手術切口,顯露病灶并清除,注意勿進入病變尚未侵犯的關節內,病灶清除后,如骨洞過大,可取自體髂骨植入。
3.早期全關節結核
及時做病灶清除,保留關節的功能,顯露關節后,先切除水腫肥厚的滑膜,再刮除所有隱匿的骨病灶。應徹底刮除軟骨關節面邊緣的肉芽和被破壞的軟骨面。術后處理同滑膜切除術。
4.晚期全關節結核
多需做病灶清除,對15歲以上的病人同時做踝關節融合,將踝關節融合于90°~95°位。
手術方法
(1)腓骨固定法:
采用腓骨下端直切口,遠端向前轉彎。于外踝上6~8cm、處截斷腓骨,將遠段骨的前面脛腓之間切開,保留其外側及后側軟組織,并將此段骨向后翻開,將其內側面鑿成粗糙面,待病灶清除和殘留軟骨面切除后,將脛骨下端和距骨體外側鑿成粗糙面。將后翻的腓骨復位,用3枚螺絲釘固定于脛骨下端和距骨體外側。固定時注意距骨應在內外翻中立位,術后用小腿石膏托固定,拆線后改用行走小腿石膏靴固定3個月。
(2)脛骨片滑動植骨法:
經踝前方途徑顯露出踝關節,將足盡量跖屈,顯出整個脛骨下端和距骨體的關節面。病灶清除后,切除殘余軟骨面,在脛骨下端鑿一長5~6cm、寬2.5cm的骨皮質。在距骨背面相應位置鑿出寬2.5cm、深1.5cm的骨槽。將脛骨片下滑置入距骨的骨槽內,并使脛骨下端與距骨體緊密對合,脛骨片用2枚螺絲釘內固定。術后處理同上。
(3)加壓融合法:
取外側或前側途徑手術。清除病灶,切除殘余的軟骨面,骨粗糙面對合后在脛骨下端和跟骨穿骨圓針 安放關節加壓器,進行加壓融合。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董福慧
醫學博士,自1977年至今一直從事骨傷科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 主要專病: 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骨壞死性疾病脊柱側彎,骨關節炎等進行性疾病,主要醫療特點: 中西兩法,內外兼治,主要科研成果: 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項。
程凱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程凱教授系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醫針灸泰斗程莘農教授的嫡孫,"程氏針灸"第三代傳人。擅長治療頭痛、失眠、顏面痤瘡、月經不調、肥胖等各種針灸適應癥,尤以中醫針灸養生見長。曾多次受邀在新華社、外交部、保監會等單位做"中國式養生"大型系列講座。出版學術專著和科普著作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