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的基礎知識
羽毛球網
羽毛球網全長610厘米,寬76厘米,球網的上端7.5厘米的白色對折縫合,用細鋼絲繩從中穿過,并懸掛在兩端的網柱上(球網中心距離地面高度為1.524米,在網柱上的兩端距地面1.55米)球網一般用深綠色或深褐色的優質繩子,以2厘米左右的小方孔編制而成。
羽毛球柱
羽毛球網柱高1.55米,用鐵制材料制成.標準的網柱由柱桿及柱底盤兩部分組成,靠近柱桿中部設有一滑輪裝置,用于括緊拉球網的繩索,柱底盤由有一定份量的鐵塊構成,同柱桿下端連接在一起,以保證網柱重心的平衡。
站位與擊球
運動員站在羽毛球場上的位置稱為站位。站位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受限制的站位。如∶發球、接發球時運動員的站位,就必須按要求站在規定的區域內(左半區或右半區)。
另一種是不受限制的站位,可根據自己或同伴(雙打)的需要而選擇的站位。如∶單打的站位一般在離前發球線1米左右的中線附近,雙打站位可根據雙打兩個運動員的具體戰術需要而選擇前后或左右的站位。
根據以上對羽毛球場地的劃分,又可把不受限制的站位具體分為∶左半區站位、右半區站位、前場站位、中場站位、后場站位。
擊球是指運動員揮拍擊球時,拍與球接觸的一剎那。運動員站在左半區迎擊對方來球叫做左半區擊球,在右半區的擊球叫做右半區擊球,站在前場、中場、后場的擊球。
則分別叫做前場擊球、中場擊球、后場擊球。除此之外,根據來球高度的不同,我們又可分為上手擊球(高于肩的來球,擊球點在肩上)和下手擊球 (擊球點低于肩)。
持拍手與非持拍手
持拍手是指正握著球拍的手。非持拍手是指沒有握拍的手。在羽毛球運動中,我們經常聽說的正手技術、反手技術、正手擊球、反手擊球等術語。所謂正手技術是指握拍手同側的技術;反手技術是指握拍手異側的技術。
如∶右手握拍的運動員,在擊右側球時所用的技術就稱為正手技術,并由此派生出正手發球技術、正手擊球技術等技術名稱。在羽毛球運動中,非持拍手的功能主要是在發球時用來持球、拋球;在擊球過程中用來平衡身體,以便更有效地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