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腦梗塞會引起猝死,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同時還可能伴有并發癥,且多見于中老年人。在我們身邊可能有一家連著幾個人都患有這種疾病。那么面對這種疾病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嗎?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請到了武連華教授為我們講解一下!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武連華主任醫師。專業特長:多年從事內科高壓氧醫學專業,重視基礎理論,關注國內外醫學研究動態,進行相關科學研究。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突發性耳聾的高壓氧綜合治療有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所攻方向:突發性耳聾、頑固性耳鳴的高壓氧綜合診治及預后分析。
治療急性期治療
原則:改善腦循環,防止血栓進展,挽救缺血半暗帶,減少梗死范圍,減少腦水腫,防止并發癥
(一)溶栓治療:即發病后3~6小時以內進行。可靜脈給藥溶栓,也可動脈給藥溶栓,動脈溶栓未廣泛應用于臨床。常用藥物有尿激酶、纖溶酶原激活劑(t-PA)。并發癥:梗死灶繼發出血或全身其他部位出血;致命性再灌注損傷和腦水腫;溶栓后再閉塞。心源性栓塞腦出血的機會更高。
(二)抗凝治療:常用的藥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須作凝血檢測。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較普通肝素更安全。
(三)中成藥活血化瘀治療
(四)抗血小板凝集治療:
(1)阿司匹林,常規的抗血小板預防用藥,低有效劑量為50mg或75mg/天。急性期可增加劑量至300mg/天。用藥過程不需要血液學方面的檢測。
(2)抵克立得,可作為治療用藥和預防用藥,劑量及用法是125~250mg/天,進餐時口服。用藥過程中應檢測血象、肝功能及出凝血等。少數病人可能出現粒細胞減少、黃疸和轉氨酶升高等副作用,出血時間延長,潰瘍病、血小板減少癥及出血性疾病者慎用。該藥價格較阿司匹林貴。
(3)氯吡格雷:歐美已經開始使用,該藥75mg與抵克立得250mg的療效相同。
(五)降纖治療:作用是增加纖溶系統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藥物有降纖酶、東菱精純克栓酶等。發病24小時內使用。用藥過程中應檢測纖維蛋白原等。
(六)血液稀釋療法: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和補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藥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漿等。
(七)腦保護劑:
(1)鈣離子拮抗劑:阻止細胞內鈣超載、防止血管痙攣、增加血流量。常用藥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鹽酸氟桂嗪和腦益嗪等。
(2)胞二磷膽堿:具有穩定細胞膜的作用。
(3)谷氨酸拮抗劑和GABA增強劑。
(4)其它:維生素E、維生素C和甘露醇也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的作用。
(八)康復治療:是國外治療腦血管病主要的方法,一般在發病后3~7天便天始進行系統、規范及個體化的康復治療。
(九)一般治療:
(1)調整血壓,腦梗塞時要慎重使用降壓藥,如血壓為150~160/100時不需要使用降壓藥。血壓降的過低可加重腦缺血。
(2)吸氧和通氣支持,低氧血癥可給予吸氧、必要時氣道支持和輔助呼吸。
(3)降低顱內壓和腦水腫,多見于大面積腦梗塞,是發病后1周內死亡的常見原因。目標降低顱內壓,維持足夠腦灌注和預防腦疝。常用甘露醇降低顱內壓,腎功能異常者可用甘油果糖和速尿,也可用七葉皂苷鈉和白蛋白輔助治療。
(4)積極防治感染
(5)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劑。
(6)早期活動防止褥瘡
形成,每2小時翻身拍背和被動活動癱瘓肢體。避免受壓和褥瘡形成。
(7)加強營養。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行鼻飼、靜脈高營養等,給病人創造恢復的機會。
后期康復
恢復期治療目的就是改善頭暈頭痛、肢體麻木障礙、語言不利等癥狀,使之達到佳狀態;并降低腦梗塞的高復發率。
目前認為腦梗塞引發的肢體運動障礙的患者經過正規的康復訓練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癱瘓的后遺癥,有人把康復看得特別簡單,甚至把其等同于“鍛煉”,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導致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部和髖部疼痛、痙攣加重、異常痙攣模式和異常步態,以及足下垂、內翻等問題,即“誤用綜合征”。
不適當的肌力訓練可以加重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使這種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肢體運動趨于協調。一旦使用了錯誤的訓練方法,如用患側的手反復練習用力抓握,則會強化患側上肢的屈肌協同,使得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復更加困難。其實,肢體運動障礙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的不協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誤以為康復訓練就是力量訓練。
在對腦梗塞后遺癥患者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中,傳統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復患者的肌力,忽視了對患者的關節活動度、肌張力及拮抗之間協調性的康復治療,即使患者肌力恢復正常,變可能遺留下異常運動模式,從而妨礙其日常生活和活動能力的提高。
保健與預防不宜吃的食物
1、忌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若連續長期進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可使血脂進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動脈樣硬化斑塊容易形成,終導致血栓復發。忌食肥肉、動物內臟、魚卵等,少食花生等含油脂多,膽固醇高的食物;忌用或少用全脂乳、奶油、蛋黃、肥豬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內臟、黃油、豬油、牛油、羊油、椰子油;不宜采用油炸、煎炒、燒烤烹調。
2、忌肥甘甜膩、過咸刺激助火生痰之品:少甜味飲品、奶油蛋糕的攝入;忌食過多醬、咸菜等。
3、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白酒、麻椒、麻辣火鍋等,還有熱性食物如濃茶、綠豆、羊、狗肉等。
4、忌嗜煙、酗酒:煙毒可損害血管內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縮,管腔變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大量引用烈性酒,對血管有害無益。據調查,酗酒是引起腦梗塞的誘因之一。
有腦梗塞的病人,一般可選擇下述輔助食療方劑:
1、黑木耳6克,用水泡發,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
2、芹菜根5個,紅棗10個,水煎服,食棗飲湯,可起到降低血膽固醇作用。
3、吃鮮山楂或用山楂泡開水,加適量蜂蜜,冷卻后當茶飲。若腦梗塞并發糖尿病,不宜加蜂蜜。
4、生食大蒜或洋蔥10-15克可降血脂,并有增強纖維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
5、腦梗塞病人飯后飲食醋5-10毫升,有軟化血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