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乳酸菌飲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乳酸菌是人體腸道中的益生菌,但是乳酸菌到底有什么具體功效呢?今天王化虹教授為我們帶來詳細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王化虹,主要介紹乳酸菌的相關內容。
下面是該視頻的主要內容介紹:
生理功能
1.防治有些人種普遍患有的乳糖不耐癥(喝鮮奶時出現的腹脹、腹瀉等癥狀)。
2.促進蛋白質、單糖及鈣、鎂等營養物質的吸收,產生維生素B族等大量有益物質。
3.使腸道菌群的構成發生有益變化,改善人體胃腸道功能,恢復人體腸道內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維護人體健康。
4、抑制腐敗菌的繁殖,消解腐敗菌產生的毒素,清除腸道垃圾。
5.抑制膽固醇吸收,降血脂、降血壓作用。
6.免疫調節作用,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
7.抗腫瘤、預防癌癥作用。
8.提高SOD酶活力,消除人體自由基,具抗衰老、延年益壽作用。
9.有效預防女性泌尿生殖系統細菌感染。
10.控制人體內毒素水平,保護肝臟并增強肝臟的解毒、排毒功能。少數為異型發酵,如腸膜狀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是制藥工業上生產右旋糖酐(即代血漿)的重要菌種,但也是制糖工業的一種害菌,常使糖汁發粘稠而無法加工。乳酸桿菌族,菌體桿狀,單個或成鏈,有時成絲狀、產生假分枝。根據其利用葡萄糖后的產物不同,分為同型發酵群和異型發酵群。多數種可發酵乳糖,而不利用乳酸,發酵后可將pH下降至6.0以下。
本族中以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為重要,大多是工業上尤其是食品工業上的常用菌種。存在于乳制品,發酵植物食品如泡菜、酸菜,青貯飼料,及人的腸道、尤其是乳兒腸道中。工業生產乳酸常用高溫發酵菌。例如德氏乳酸桿菌(L.delbrueckii),適生長溫度為45℃,此菌在乳酸制造和乳酸鈣制造工業上廣泛應用。
乳酸菌的種類
乳酸菌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源乳酸菌,一類是植物源乳酸菌。因為動物源取自動物,因菌種常處于相對不穩定狀態,其生物功效也較不穩定,且在大量食用時,很容易導致人體動物蛋白過敏,即排斥反應。而植物源乳酸菌,因為取自植物易被人體認可,不論攝取多大的量,人體不會產生異體蛋白排斥反應,且植物源乳酸菌比動物源者更具有活力,能比動物源多8倍的數量到達人體小腸內定植,從而發揮其強大而穩定的生物功效。
其實普通的乳酸菌,活力極弱,它們只能在相對受限制的環境中存活,一但脫離這些環境,其自身也會遭到滅亡。只有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乳酸菌才能到達腸道。進入腸內的乳酸菌,必須具備數量多、活力強,才能發揮其生物功效。如何研制出高濃度且活力強的乳酸菌,成為了當今微生學家們追求的夢想。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王化虹
現任中西醫結合學會北京消化分會委員、 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青年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學會委員、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腸外內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委員會腸外內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消化內鏡雜志》《中國實用內科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國醫藥導刊》等編委,衛生部、北京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內科學主任醫師,香港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大學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在胃腸運動和消化內鏡方面有較深的研究。從1990年開始進行有關胃腸運動方面的研究。1998年以來在炎癥性腸病與吸煙及其有關臨床和發病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自2005年以來,對腸內外營養治療在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作用基礎和臨床進行了深入研究。
現培養碩士研究生14名,博士生5名。共發表論文50余篇,參加專著編寫5本。
2011年10月8日到10月11日,王化虹教授做客BTV養生堂現場,講解《別讓腸道沙漠化》系列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