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 身體異味7個原因·控制不良情緒的六方法 ·體溫如何反應健康問題
脾主運化,主要指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物質的過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運輸與消化。水谷入胃。經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進一步消化與吸收。
第二招:
同
脾胃同治,抓住方法解決問題
脾主運化,當脾出現問題時,造成胃部消化后的營養物質不能運輸到身體各部,同時也不能反補營養給胃,脾病造成機體主癥有:胃脹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胃主受納,當胃出現問題時,容易出現脘痛,嘔吐,噯氣,呃逆等癥狀。
由此可見,脾胃病的癥狀基本都是同時出現的,這也是我們平常“胃痛醫胃”難以解決問題的所在。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胃病屬于脾胃病的范疇,在治療胃病的同時也要解決脾病,真正的“脾胃同治”。
第三招:
防
慢性胃炎:多數脾虛,重在調理
出現上腹部不適、飽脹、隱隱痛、燒灼感,多數進食后癥狀較為嚴重,其次就是食欲下降,噯氣、反酸、惡心等消化不良的癥狀。
一般以上癥狀持續三個月以上,通過胃鏡檢查和病理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則可診斷為“慢性胃炎”。
減少慢性胃炎的發生主要在于“防”,因為該病主要由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精神壓力大等眾多因素造成,而這些因素都會造成“脾虛”,直接或間接地造成胃部出現癥狀。
慢性胃炎主要特征是“反復發作”,在治療過程中重在調理,在治療過程中藥物選擇方面常采用具有“治養結合”功能的藥物來防止復發,同時也要養成按照療程服用習慣,減低慢性胃炎的反復發作。
總結:綜上所述,要養好自己的脾胃,先要照顧到身體的其他的部位,更要了解脾胃虛寒的癥狀有哪些,然后再對癥下藥的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