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防秋燥
很多人都知道“秋燥傷肺”,所以秋天很容易感到口咽干癢、咳嗽、鼻出血等。中醫理論中,又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秋燥傷肺進而傷大腸,肺氣不宣直接影響大腸蠕動,就容易引起便秘。
要預防或緩解秋燥引起的便秘,可以用些滋陰潤肺的藥材,比如生地、玄參、麥冬、北杏等,煲好后加溫熱的牛奶一起喝下去,會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4、促排便
對于大多數便秘患者,不需要藥物,從飲食和生活習慣入手,進行調節;多運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有了便意千萬不要忍,有時便意轉瞬即逝,可能一天內都不會再有便意了;排便時用手按壓腹部,增大腹壓,促進排便。
便意持續只有幾分鐘,一旦錯過就很難再捕捉到。排便運動受大腦皮層的影響,意識可以加強或抑制排便。人們對便意經常予以抑制,就使直腸漸漸地對糞便壓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加之糞便在大腸內停留過久,水分吸收過多而變得干硬,使得排便難上加難。
5、抗焦慮
每天規律起居,規律飲食,調整心態,少為工作上的事兒而焦慮,把不正常的排便習慣調解回正常。
原來有的時候便秘也與焦慮有關,人的精神狀態緊張,會影響整個身體的血液循環,在血液供應不足的情況下,肯定是優先保障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如腦部、心臟、基礎代謝,而胃腸就成為后被考慮的部位。
腸道供血不充分,沒有足夠多的養分供應,“動力”不足,肯定會消極怠工,蠕動緩慢,自然就形成便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