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是“給”還是“不給”呢?
于是,你就勸她說,既然你這么糾結,那么就先結婚好了,結婚以后不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嗎?對方又馬上很神經質——我不想這么早結婚啦,或者,我不知道結婚以后會不會幸福,萬一不幸福要離婚,那我豈不是成二手貨?
那么,就好好談幾年戀愛?加深了解?可是,她的問題又來了——戀愛的時候可以“給”嗎?如果給了,他不珍惜怎么辦?不給,他說我不愛他怎么辦?
有一個女人,17歲的時候,堅決拒絕了,“不給”;27歲的時候,猶豫“給”還是“不給”;到37歲的時候,“給”和“不給”對男人來說已經沒那么重要了——甚至,男人會用古怪的眼光看著她,似乎是,您都快四十了,怎么還糾結這個事兒呢?您是有病還是做了手術補上的?
好吧,到底是給還是不給?人是環境的產物,必須承認,跟世俗對抗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實力。一個整日糾結于給還是不給的人,顯然是缺乏這一勇氣和實力的。所以我對那些關心“第一次”的好姑娘的建議是,假如您所處的環境相對保守,而您本人又缺乏強大的內心或相應的實力挑戰世俗,那么您就把自己當成一罐可樂,在保質期里該開就開了,過了保質期的和被人開過的可樂,都沒人愿意要,除非那人渴極了或沒喝過特想嘗嘗。
有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個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我們追求的時候,都需要承受可能失敗的風險,愛情也一樣。如果您承受不起,那您就別挑戰自己了——這和登山一樣,如果您怕高原反應,那就不要去珠峰,就在江南喝點小酒挺好。所以,關心“第一次”的姑娘,差不多的時候就結婚嫁人吧,也別糾結以后幸福不幸福啊,快樂不快樂啊,那是以后的事,誰都不可能給你打保票,您這一生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要看造化和您個人的努力,拖是拖不來的,只會把自己耽誤了——您又不是《富春山居圖》,對吧?真是《富春山居圖》,那不僅不怕歲月悠悠,就是有點殘次,都沒事兒,你看維納斯,缺倆胳膊,有人說過她是殘疾人嗎?照樣是美神!
總結:沒有失敗怎么會成功,世上美好的事物,我們追尋的時候,都可能失敗,我們的愛情也是如此。如果你承擔不起,就別挑戰自己了。(文章原載于《都市健康人》,刊期:2012.07,作者:陳彤,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