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現糖尿病性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據調查資料顯示,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約有3/4的人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其中又有70%以上的人終會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性心臟病是所有糖尿病性心血管并發癥中發生率高的一種。此病如能盡早地得到診斷和治療,患者的死亡率將大大降低,其預后也將有較大的改變。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發現自己患了糖尿病性心臟病呢?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若出現以下三種癥狀,就應考慮患了糖尿病性心臟病。
★經常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一般情況下,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伴有血壓升高的癥狀。但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卻恰恰相反,他們可經常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即經常在早晨起床后或久蹲后起身時出現頭暈、眼花、心慌、出汗、眼前發黑甚至昏厥等情況。研究發現,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其體位由臥位變為站位時,其收縮壓可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其舒張壓可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專家認為,這種現象是由于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其心臟的調節功能下降、無法在人的體位急劇變化時進行自我調整,同時,也因為其體內的血糖水平長期過高,損害了其植物神經,使其調節血管的功能減弱造成的。
★休息時心率加快
正常人的心率都是在運動時加快,在休息時減慢。但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則不然。此類患者常在休息時(即靜息狀態下)心率加快。他們在休息時的快心率可達到每分鐘90次以上。同時,此類患者在休息時還可出現心悸、心慌、胸悶、頭暈等癥狀。這是由于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體內的血糖水平長期升高,使迷走神經功能受損、導致其心臟功能紊亂造成的。另外,還有一小部分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其心率不是隨著他們進行活動或休息而增快或減慢。這種心率叫“固定心率”。出現“固定心率”也是心臟功能紊亂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