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足部檢查
足部檢查非常重要,是糖尿病患者防止和早期發現足部病變的重要措施。一般日常檢查包括:
觀察兩足皮膚的顏色、是否有水皰、裂口、擦傷,以及兩足局部是否有紅腫、兩足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如果足部皮溫變涼,顏色變白或暗紅轉為紫紅色甚至黑色,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提示局部缺血缺氧,易出現潰瘍壞疽。
至少每半年應到醫院全面檢查足部1次,包括感覺功能的改變、下肢血管狀況等,高危足要每1個月-2個月全面檢查評估1次,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堅持足部護理
足部清洗:堅持用溫水洗腳,水溫在37攝氏度左右,浸泡時間不超過10分鐘。應選用柔性肥皂,洗之前先用手度溫,洗時不宜用力擦洗,以免擦傷皮膚,洗完后用柔軟干毛巾輕擦干并選用適宜的爽身粉或潤膚膏保護皮膚。
足部按摩:每天按摩雙足,促進血液循環,從趾尖開始向上至膝關節,早、中、晚各1次,每次10分鐘,動作輕柔防止擦傷皮膚:
足部保暖:可用加厚的棉襪,勿用熱水袋、取暖爐或電熱毯保溫,以免足部燙傷。
下肢運動:加強下肢運動及適宜的全身運動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促進康復,從而減少糖尿病足的發生,每天堅持30分鐘-60分鐘腳部運動,如走路、腳尖提起運動,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環。
鞋襪選擇:好應下午或傍晚購鞋,因為活動后雙腳會腫脹;應選圓頭、厚底鞋,如運動鞋、膠底鞋;避免穿涼鞋、尖頭鞋、高跟鞋、夾腳拖鞋等,以免損傷足部皮膚;選擇軟皮、絹面、帆布面等透氣性好的面料;鞋子的長度要適中;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有無異物;新買的鞋子需要試穿一定時間。
應經常穿著襪子,棉質的祙子宜吸汗:不宜穿著起毛頭的祙子,棉質、羊毛的襪子柔軟:不宜穿著有彈性的襪子;不宜穿帶有破洞或補丁襪子;應每天更換一雙干凈襪子。
其他防護:正確修剪趾甲,防止修剪不當而造成感染,應平修剪,兩角銼圓;不能亦足走路,以免損傷皮膚;不能自行用剪刀修剪雞眼、胼胝、涂腐蝕性藥物;對腳氣要積極治療,防止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