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痛經的理由
異常的情況是:在月經期間和月經前后,感覺到小腹部或腰部疼痛,有時痛感甚至會到達腰骶部。在有的女性身上,還會有比較嚴重的癥狀出現,如腸胃道的惡心嘔吐,冒冷汗,四肢發冷,甚至會出現昏厥,影響著工作和生活。
這些表現,本質上大都是激素水平波動引起的。月經期前后,雌孕激素水平發生變化,會影響著人的情緒、身體的狀況等等。而如果是從不舒服到了痛的程度。這種痛就是痛經,是一種病,是需要找找理由的。
從臨床上可以將痛經分為原發性(功能性)和繼發性痛經兩種:
原發性(功能性):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多見。特點: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緩解或消失。
繼發性痛經:一般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腫瘤等。常見于育齡婦女,特別是30歲后的已婚婦女。需要婦科檢查、B超等檢查,明確病因后進一步治療。
痛于何處?
原發性的痛經屬于功能性的,身體里沒有明顯異常的病灶,所以,也是比較好對付的。看發病人群就可以看出,年齡偏年輕,心理、生理、生活習慣等各種因素都可以引起痛經,然而,這種痛相對是好治療的。
繼發性痛經的發病理由是由于一些器質性的病變,也就是說,子宮、宮頸等生殖器官出現了異常的變化,有些變化是有癥狀表現出來的,而有些則是沒有任何表現的,那就要靠婦科檢查來明確找出來。
引起繼發性痛經的理由有子宮頸管狹窄、子宮發育不良、子宮位置異常、還有宮頸糜爛,慢性子宮內膜、宮頸的炎癥,盆腔的炎性包塊,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等。
“遷徙”的子宮內膜
還有一種常見的痛經理由是,本來在子宮腔內的血跑到別處去了。跑到哪里去了呢?
有的內膜組織跑到子宮的肌層生長,卻沒有到漿膜層,那就是子宮腺肌癥。
有的跑出子宮,跑到了卵巢上生長,就產生黑色糊狀觸痛性的“巧克力囊腫”,隨病情的惡化,囊腫發生破裂,可導致子宮粘連,影響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