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食療妙方治療盆腔炎癥
盆腔炎多見于已婚婦女,常因經期盆浴或不禁房事,處理分娩、流產、陰道手術時消毒不嚴,以及闌尾炎的蔓延等原因所造成。盆腔炎主要癥狀是惡寒發熱,下腹部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帶下量多,色黃白。婦科檢查見子宮體活動受限,有壓痛。
臨床上按盆腔炎的發病過程及表現可分為急性盆腔炎與慢性盆腔炎兩種。急性盆腔炎的病因主要有:產后或流產后感染,宮腔內手術操作后感染,經期衛生不良,不潔性行為和鄰近器官的炎癥直接蔓延。如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及時,病程遷延或患者體質差,而病原體毒力不強,則可引起慢性盆腔炎。
引起盆腔炎的病原體主要有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厭氧菌等。另外,如性傳播的病原體淋球菌,以及沙眼衣原體、支原體、皰疹病毒等也可引起盆腔炎。
在祖國醫學中,盆腔炎相當于“熱疝”、“痃瘕”、“帶下”等病癥范疇。本病如發生在產后、流產后,以發熱為主癥者,屬“產后發熱”范疇。如形成盆腔炎癥包塊者,則屬“癥瘕”范疇。臨床上將盆腔炎分為濕熱瘀毒、氣滯血瘀兩個證型。
(1)濕熱瘀毒型,癥見患者微惡寒、發熱、有汗,下腹及小腹兩側疼痛、拒按,帶下色黃如膿,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解毒化瘀。
(2)氣滯血瘀型,癥見患者下腹部及小腹兩側疼痛如針刺,甚至有包塊,腰骶酸痛,舌有紫氣、苔薄白,脈細弦。治宜活血化瘀,行氣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