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甲胎蛋白的恐慌
近,我收到某基層單位醫務室劉醫生的一封咨詢信,信中說:“這次我們單位健康體檢,個別受檢者的化驗單上顯示甲種胎兒蛋白數值升高,但進一步檢查,并未發現患肝癌,對此現象該作何解釋?
甲胎蛋白是目前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之一,很受人們關注,望您能談談對此問題的看法。”
甲胎蛋白在原發性肝細胞癌(此型占原發性肝癌的90%)的患者中明顯升高;而原發性肝膽管細胞癌(此型占原發性肝癌的10%)的患者則無明顯變化;除原發性肝細胞癌以外,其他疾病(或因素)亦可出現甲胎蛋白升高的現象。也就是說,甲胎蛋白不是一個完全絕對的診斷指標,甲胎蛋白不高的患者不一定不是肝癌,反過來甲胎蛋白升高者也不一定都是肝癌。以下是非肝癌所致的甲胎蛋白升高者(﹥25納克/毫升)的病因分布。
1、妊娠
甲胎蛋白是人胚胎血清中含有的一種特殊蛋白,有維護正常妊娠和保護胚胎不受母體排斥的作用,早出現在6周以上胎兒血清中。文獻報告,隨著胎齡增長,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不斷上升,12~16周時達到高峰。因胎兒血可以通過胎盤與母體血相通,胎兒血清中的甲胎蛋白隨之進入母體血液中,孕婦血液中甲胎蛋白自然也會升高,屬于正常生理現象。
2、肝硬化
大量臨床數據顯示,肝硬化活動期可檢測~lj-定數量的甲胎蛋白,但一般不超過400納克/毫升,持續時間亦較短暫。對于甲胎蛋白超過400納克/毫升以上,且長時間持續不降者,特別是同時伴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應警惕其發生肝癌的可能性,對其要間斷檢測,動態觀察,以免延誤診斷。
3、慢性活動性肝炎
研究表明,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復正常時,甲胎蛋白會有顯著上升,提示肝細胞的修復相新生。但通常持續時間不長,達高峰后隨即逐漸下降,如長時間持續不降,應警惕肝臟有癌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