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常見的六大誤區
過敏性疾病是一個終身性的疾病,隨著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工業化程度的提高,呈逐年增高趨勢,成為嚴重的健康問題。但是,在對待過敏這個疾病上,很多人都存在認識的誤區,常見的有以下六種:
誤區之一:花粉、柳絮、粉塵等過敏原是直接與鼻腔、眼結膜、氣管接觸后誘發過敏的。
過敏原都是被人體接觸后,與人體免疫系統發生作用激活肥大細胞、嗜堿細胞后釋放過敏介質--組胺、慢反應物質入血,通過血液與眼結膜、皮膚粘膜、氣管結合后爆發過敏癥的。
誤區之二:過敏是免疫力增強的表現。
從來也沒有一篇關于過敏人群對病毒或細菌的抵抗力高于常人的學術報道。我們看到的是,在流感盛行的時候,過敏人群的發病率一點也不比常人低。因此,過敏實際上是一種病理性免疫增強。
誤區之三:過敏疾病不過是發作時有點痛苦而已,過后仍和健康人一樣,治不治無所謂。
這是不可取的,甚至是非常危險的。醫學統計表明,很大一部分病人未經積極治療會并發過敏性鼻炎、滲出性中耳炎、支氣管哮喘、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因此積極的治療是很有必要的,世界衛生組織對該病已提出“預防性治療”的主導思想,也就是說,以預防為主,防止發作。
誤區之四:過敏藥物立竿見影,犯病時用一下就行了。
立竿見影的抗過敏藥多為抗組胺藥和激素類藥,不但會致人困乏疲倦,對肝腎還有損害,而激素更可能導致肥胖、感染、色素沉著等問題。另外這些抗過敏藥物多在用時見效,一停藥就復發,癥狀甚至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