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春困?
新陳代謝旺盛,大腦“缺氧”所致
春困秋乏,其實這是人體隨季節氣候變化自然的一種反應。
據專家介紹,立春后,由于天氣轉暖,人們常有困乏的感覺,這是因為寒冷的冬天,人體受到低溫的影響和刺激,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
血液流量相對減少,汗腺和毛孔也隨之閉合,減少了熱量的散發,以維持人體正常體溫。
進入春季后,隨著氣溫的升高,毛孔、汗腺、血管開始舒張,皮膚血液循環也旺盛起來。這樣一來,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
隨著天氣變暖,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耗氧量不斷地加大,大腦的供氧量就顯得不足了。因而人們就會產生懶洋洋的感覺,無精打采,昏昏欲睡。
另外,由于近期早晚溫差大,多數人并未脫下保暖衣物,辦公室或家中也沒有開窗通風,這也容易讓大腦“缺氧”,使人覺得提不起精神。
而駕駛員困倦時,應變能力下降,反應遲鈍,容易出現判斷失誤,直接危及安全行車。因此,春季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切忌疲勞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