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
對于肺栓塞首先要明確診斷。雖然其臨床表現包括活動后出現或加重的呼吸困難及氣促、胸痛、咯血、咳嗽等,但典型的“肺梗死三聯征”(即同時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及咯血)僅見于約30‰的
患者。螺旋CT血管造影和HRI超快速成像血管造影技術,目前已成為診斷肺栓塞的常用方法。血漿D一二聚體測定,也是一項較好的快速篩查指標。
目前,肺栓塞性期的藥物冶療策略主要為抗凝和溶栓。抗凝是肺栓塞的基礎性治療,能明顯降低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和復發率。抗凝藥雖不能溶解血拴,但能能夠防止血栓進一步形成。治療持續的時間主要取決于:靜脈血栓復發的
可能性大小。對于反復發作深靜脈血栓的患者,臨床醫師會建議患者持續抗凝治療大于1 2個月,甚至終身治療。
溶栓治療可迅速溶解部分成或全部肺動脈分支內的血栓,恢復肺組織的血液供應,降低肺動脈壓力,減少嚴重肺栓塞患者的病死率和復發率。
提示
傳統的口服抗凝藥物主要是華法林,但其易發生出血并發癥,因而長期服用期間須定期監測凝血功能;同時許多常用藥物也會增強或減弱華法林的藥效。近年來,隨著兩類口服抗凝藥物一凝血酶抑制劑(如達比加群酯)和Xa因子抑制劑(如利伐沙班和艾比沙班)的應用,將可能改變這一局面。
目前,達比加群脂和利伐沙班已在歐美國家廣泛應用于成人骨科手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性事件的發生,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較滿意,且無須定期監測凝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