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茗壺可以明性聚氣,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品茗玩壺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紫砂壺收藏者的一大樂事。一件看似普通的紫砂壺,在藏友精心呵護下,就會一天天地顯示出其不凡的品質。
第四:容
古往今來,紫砂銘壺質地古樸純厚,不媚不俗,與歷代文人雅士氣質十分相近,文人玩壺視“雅趣”參與其事即成“風雅之舉”,當文人與藝師結合的時候,紫砂文化必將煥發新的藝術生命力。著名金石書畫篆刻家陳曼生,以其自身深厚的文化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與當時著名的制壺高手楊彭年合作創制了文人紫砂珍品代表作“曼生十八學士壺”,其壺藝之精湛、質樸而高古的藝術氣韻,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回歸文人雅士返璞歸真的境界,達到了心境的融合,也才使得文人紫砂壺升華為融合多種文化的載體,紫砂壺從此便以純粹文人化的身份而躋身于藝術珍品之列,成為當時文人士大夫階層極力推崇的藝術珍玩。
因此,紫砂茗壺往往和詩詞、書畫、篆刻相兼于一體!歷代文人墨客、書畫金石家參與紫砂壺創作的同時,更提高了紫砂壺自身的藝術價值,文人意趣給紫砂壺注入新的藝術活力,更是體現了紫砂器包容萬象的壺中天地,所謂的“小壺大意”就是這個意思。
第五:和
紫砂茶具不僅僅是一種喝茶的器物,更是一個富有神韻的天地。一個非常簡單的壺,往往能體現出非凡的意境來。壺的背后是歷史悠遠的中國茶文化,而壺的本意則是讓人心平氣和。2006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訪問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特意以一把“提梁石瓢”款式的紫砂壺相贈,并意味深長地寄語道:“中國茶文化追求心平氣和,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和’觀念,相信當前的國際事務也可以‘心平氣和’地來解決。”一壺一席話,令安南贊嘆不已,同時也體現了以紫砂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至高地位。
紫砂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這個符號積淀了很多人文以及社會的價值,更代表了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讓人們的精神在浮躁的現代社會中得以傳統意義上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