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治咳嗽常見5個誤區
誤區1、咳嗽能抗就扛
有近半數受訪者在剛開始咳嗽時會傾向進行治療,39%的人表示久病成醫后會選擇自行調理,更有40.7%的人不會去看醫生,選擇“忍一忍,扛過去”,47.4%的受訪者在久咳不愈時才會適當選擇藥物,更有20.2%的受訪者一般不喝藥,等其自愈。
糾錯:張挪富表示,上周四一早上門診就看了30多個病人,其中20多位是看咳嗽類呼吸道疾病,占了總病人的70%。“每次空氣質量變差,咳嗽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就會大幅度上升”。近年來,大氣污染,過敏源增多等因素都使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問題日漸嚴峻。臨床上很多人認為咳嗽不需要及早用藥,扛一扛就過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藥,后導致久咳不愈,發展成慢性甚至更嚴重的疾病。其實,在有痰咳嗽早期便及時使用祛痰藥溶解排痰,以減少呼吸道所受的刺激,防止繼發細菌感染,及時遏制病情的發展,加快疾病的痊愈。
誤區2、混淆祛痰藥和鎮咳藥
64.1%的受訪者知道治療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時需要祛痰,但咳嗽時會優先服用祛痰藥的僅占14.6%。僅有5.1%的受訪者清楚知道鎮咳藥和祛痰藥在治病機制上的區別。
糾錯:有痰咳嗽的患者在盲目服用了快速止咳的鎮咳藥之后,可能會暫時獲得咳嗽的緩解,殊不知這樣會使細菌的佳“肥料”——痰液持續停留在呼吸道內。如果服用強力鎮咳藥止咳,有可能會使痰液無法及時排出。而服用含黏液溶解藥成分的祛痰藥,則能使稠厚的痰液黏度降低,便于咳出,從而有效幫助疾病的痊愈。
誤區3、濫用抗生素
有80.2%的受訪者會在咳嗽時選擇服用抗生素,“咳嗽就是有炎癥,需要服用消炎藥”,持這一認知的受訪者的比例占到72.5%。事實上,有57.5%的樣本誤認為抗生素針對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
糾錯:很多人一咳嗽就用抗生素。其實,抗生素針對的是細菌感染,而不少急性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僅不能治病,反而會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當真正發生細菌感染時,藥物就有可能失去療效。
誤區4、中藥比西藥好
45.7%的受訪者認為西藥副作用大;相反地,超半數受訪者認為中藥治療溫和,23.6%的樣本認為中藥沒有副作用。
糾錯:中藥不能濫用。在中醫的治療理念中,特別講究因人而異進行辨證論治。中醫將咳嗽分為寒咳和熱咳,用藥也有溫、涼、寒之分。如果本身對中藥或病因病機不了解,用藥出現偏差,治療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誤區5、止咳化痰治療偏愛用偏方
中國家庭咳嗽時愛用偏方。近八成的受訪者尋找并服用過偏方。
糾錯:鹽蒸橙子和冰糖雪梨等網絡流行的止咳偏方,有些的確有一定的基礎原理和微弱的保健作用,但只能作為輔助治療。同時,所謂的“偏方”魚龍混雜,有些“偏方”甚至會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如果一味地相信偏方,拖延了治療,反而會得不償失。
關于咳嗽
咳嗽從表現來看分為干咳和濕咳。
干咳指沒有痰的咳嗽,它往往是由于突然聞到一股特別強烈的氣味、或吸入了異物而引起的咳嗽,其作用是為了排出異物;另一種情況便是濕咳,即咳嗽帶痰。連續性的咳嗽會對咽喉產生刺激,使得咽喉的分泌腺增加分泌,產生痰液。所以,無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連續性咳嗽,都可能刺激到咽喉黏膜,從而分泌出痰液,終落在濕咳上。而咳嗽正是起到了幫助清除呼吸道內各種“臟物”的作用,是一種人體的防御能力。
本期嘉賓介紹
男,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 現任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呼吸科副主任。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分會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養生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現代臨床醫學雜志》常務編委,《中國全科醫學雜志》、《中國中醫急癥雜志》編委。
1987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1987年至今,在中日友好醫院工作。
擅長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斷與治療,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及咳嗽變異型哮喘,肺間質疾病(纖維化),慢性咳嗽,咽炎,肺部感染,支氣管擴張,各種發熱性疾病及過敏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