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生活條件變好,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養生,而其中藥膳食療是近年來較為受歡迎的一種養生方式,通過吃就能讓身體健康,何樂而不為?但是,藥膳食療注意事項你關注過嗎?本期的萬家燈火視頻邀了專家吳勉華來為我們講解,不妨一起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藥膳食療注意事項
藥膳是以中藥材為原料,按照一定的組方配伍,經過特殊的炮制加工,然后與特定的食物相配合,再經過烹調而成的,既是藥物又是食物的特殊形式。
祖國醫學有“醫食同源”之說。選擇使用藥膳時,應注意藥物與食物之間的搭配禁忌,即每種藥物及食物均有各自的偏屬性味,若搭配不當,則會減弱藥效,從而影響藥膳效用。比如:蘿卜忌人參,羊肉忌半夏,菖蒲、豬肉反烏梅、桔梗等。另外,藥膳的調味品必須以保持藥膳中藥材自身性味為原則,不應掩蓋或破壞藥膳原料的性味,以免削弱或喪失食藥原有功效。
選擇藥膳應該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忌簡單拿來,盲目襲用。如老年人氣血衰少,生機減退,選擇藥膳時應以補肝腎為主;小兒生機旺盛,但氣血未足,臟腑嬌嫩,選擇藥膳時應以調整脾胃功能為主,不宜使用補劑。另外,選擇藥膳需順乎時令,合乎時序。如春季感冒,多為風溫之癥,宜選擇辛涼透表、清熱解毒;夏季發熱,則多為暑濕之證,宜選擇發汗解表、化濕祛暑。再就養生調補藥膳而言,春季宜升補,夏季而清補,秋季而平補,冬季而滋補。
選擇藥膳應了解疾病的性質。熱性病宜用寒涼性藥膳,忌辛熱之品;寒性病宜用溫熱性藥膳,忌咸寒之品。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忌油膩食物;瘡瘍、腫毒、過敏性皮膚病者忌魚、蝦、蟹、酒、豬頭、蔥、韭菜等易動風、助火、生痰的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藥膳是祖國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不同的個人體質選擇使用。了解和掌握其使用禁忌,對藥膳的使用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藥膳的特點
1、注重整體,辯證施食
所謂“注重整體”、“辯證施食”,即在運用藥膳時,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體質、健康狀況、患病性質、季節時令、地理環境等多方面情況,判斷其基本證型;然后再確定相應的食療原則,給予適當的藥膳治療。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證屬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證屬胃陰虛者,則服玉石梅楂飲等。
2、防治兼宜,效果顯著
藥膳既可治病,又可強身防病,這是有別于藥物治療的特點之一。藥膳盡管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養生的效果卻是比較顯著的。
如山東中醫學院根據古代食療和清宮保健經驗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藥、蓮子、山楂等8種食用中藥,資料記載幼兒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長發育也有改善;再如,萊陽梨香菇補精,是由萊陽梨汁和香菇、銀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血栓病患者服后不僅能顯著改善各種癥狀,而且可使高脂血癥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3、良藥可口,服食方便
由于中藥湯劑多有苦味,故民間有“良藥苦口”之說。有些人,特別是兒童多畏其苦而拒絕服藥。而藥膳使用的多為藥、食兩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藥材,由于注意了藥物性味的選擇,并通過與食物的調配及精細的烹調,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藥膳,故謂“良藥可口,服食方便”。
本期嘉賓介紹
吳勉華
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主任中醫師、醫學博士。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中醫抗腫瘤研究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主持、參加過數十項省級以上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曾獲得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多項榮譽。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