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尚須與下列疾病相鑒別:(一)增生性骨關節炎 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無全身疾病。關節局部無紅腫現象,受損關節以負重的膝、脊 閱讀全文>>
1.一般都有輕度至中度貧血,為正細胞正煞費苦心素性貧血,如伴有缺鐵,則可為低色素性小細胞性貧血。白細胞數大多正常,在活動期可略有 閱讀全文>>
國際上沿用美國風濕病學學會1985年診斷標準,該標準于1987年進行了修訂,刪除了損傷性檢查和特異性較差的關節疼痛和壓痛,對晨僵和關節 閱讀全文>>
1、癥狀。以小關節為主,多為多發性腫痛或小關節對稱性腫痛(單發者須認真與他病鑒別,關節癥狀必須持續6周以上)晨僵。2、體征。受 閱讀全文>>
目前對RA診斷沒有特異性指標,RF因子及X線征象雖具有重要診斷意義,但并非RA特有,正確的診斷仍建立在對整個病情的綜合判斷,并需在認 閱讀全文>>
晚期類風濕病人,因已出現多關節病變及典型畸形,所以診斷多無困難。但本病早期及少數關節受累病例,診斷時常有困難。目前,對于類風濕 閱讀全文>>
自身免疫病是指機體失去了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性,對自身組織抗原產生抗體,發生自身免疫現象,如果這些反應造成組織損傷而引起病理改變 閱讀全文>>
急性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按中醫分型多屬“熱痹”的范疇,根據臨床癥狀特征又可分為:(1)濕熱型:四肢關節或肌肉局部紅腫、灼熱、疼 閱讀全文>>
緩解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根據其癥狀中醫分為兩型:(1)肝腎虧虛型:痹證日久不愈,骨節疼痛,筋脈拘急牽引,每因運動或天氣變化時加 閱讀全文>>
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功能狀態判斷,一般是根據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衣、洗澡、吃飯、化妝和入廁等,業余愛好包括娛樂、休閑等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