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芳,女,主任醫師,歸國學者。1991年畢業于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1997年獲得該校消化專業碩士學位。2008-2009年赴日本東北大學進修學習一年。
現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食管協作組委員,河南省消化學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健康促進會消化分會副主任委員。能熟練處理消化系統各種常見病的診治及危重病人的救治。
擅長各種特殊消化內鏡(色素內鏡、NBI+放大內鏡及超聲內鏡)對疾病的診斷及消化道早期腫瘤內鏡下的治療,如EMR、ESD;擅長小腸鏡及膠囊內鏡對小腸疾病的診治及POEM治療賁門失弛緩癥,STER、EFR治療胃腸道粘膜下腫瘤等多種內鏡下操作。
發表論文10余篇,主編專著1部,現主持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獲省級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
展開-
胰腺炎口服藥特效藥
胰腺炎口服特效藥如奧曲肽、生長抑素等,需醫生指導下使用,注意不良反應,禁食水,嚴重腹痛需及時就醫,治療需綜合考慮病因和病情嚴重程度。 胰腺炎口服特效藥通常指的是抑制胰腺分泌的藥物,如奧曲肽、生長抑素等。這些藥物可以通過抑制胰腺分泌,減少胰腺酶的激活,從而減輕胰腺炎癥。 使用這些藥物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嚴格按照醫囑用藥。 2.這些藥物可能會引起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等,需要密切觀察。 3.在使用這些藥物期間,需要禁食水,以減輕胰腺負擔。 4.如果出現嚴重的腹痛、嘔吐等癥狀,需要及時就醫。 需要注意的是,胰腺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因、病情嚴重程度等因素,藥物治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使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需要注意飲食調整、休息等。
2025-04-24 11:51:36 -
醫生您好,最近老是便秘怎么辦
老便秘可能由不良飲食習慣或病理性原因導致。在治療時需依據病因進行處理。 一、與不良飲食習慣有關:若飲食中常攝入不易消化之物,且膳食纖維攝取較少,胃腸道就難以良好蠕動,進而引發頻繁便秘。日常飲食應適當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蘋果等。經飲食療法調理一段時間后,若便秘仍未改善,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開塞露處理,其改善便秘的效果較好。 二、病理性原因:可能由患有先天性巨結腸或腸腔狹窄等結腸肛門類疾病引起,這類患者會出現便秘癥狀,同時可能伴有腹脹等不適。若由先天性巨結腸導致,病情嚴重者需考慮手術治療;若由腸腔狹窄引起,且原因是局部存在炎癥,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頭孢等抗生素進行抗炎處理。 總之,老便秘的原因多樣,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處理。
2025-04-24 11:50:23 -
按摩哪里能通氣放屁
按摩天樞穴、足三里穴、氣海穴、關元穴可幫助通氣放屁,但要注意按摩穴位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癥狀嚴重時需及時就醫,孕婦、兒童、老人等人群按摩需謹慎。 1.天樞穴 位于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按摩天樞穴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排氣。 2.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調理脾胃,幫助消化。 3.氣海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按摩氣海穴可以益氣助陽,調經固經。 4.關元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按摩關元穴可以培元固本,補益下焦。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如果癥狀嚴重,建議及時就醫。此外,孕婦、兒童、老人以及患有嚴重疾病的人群,在按摩時需要謹慎,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2025-04-24 11:49:03 -
為什么便秘肚子會變大
便秘時,大便在腸道內堆積,會導致腹部脹滿、變大,還可能出現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不適癥狀。孕婦、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如有便秘,應及時就醫。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有助于預防便秘。 1.食物消化后,殘渣會形成糞便,正常情況下,糞便會定期排出體外。 2.但如果便秘,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會被腸道吸收,導致糞便干結,難以排出。 3.隨著糞便的堆積,腹部會逐漸脹滿,看起來像是肚子變大了。 4.此外,便秘還可能導致其他不適癥狀,如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孕婦、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如果出現便秘,應及時就醫,以免影響健康。同時,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如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適量運動等,有助于預防便秘的發生。
2025-04-24 11:48:15 -
胃疼頭暈什么原因
引起胃疼頭暈的原因有很多,如飲食不當、壓力和焦慮、胃部疾病及其他健康問題等。出現胃疼頭暈的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并進行相應的治療。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壓力。 1.飲食不當 食用過多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或過度飲酒、喝咖啡等,可能導致胃疼頭暈。 2.壓力和焦慮 長期處于高壓力、緊張狀態,可能引起胃疼頭暈。 3.胃部疾病 如胃炎、胃潰瘍等,可能導致胃疼頭暈。 4.其他健康問題 如低血壓、低血糖、貧血、頸椎病等,也可能引起這些癥狀。 如果出現胃疼頭暈的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并進行相應的治療。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壓力。
2025-04-24 11: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