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對兒童消化系統疾病、營養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胃鏡、腸鏡的檢查和治療。
向 Ta 提問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小兒消化科副主任醫師。中山醫科大學畢業,美國堪薩斯兒童醫院訪問學者,暨南大學在讀博士。
參與或主持多項省市級課題,主攻方向為小兒消化系統疾病。對小兒及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胃十二指腸疾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的診斷及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胃腸鏡檢查和治療。
展開-
辣的胃疼吃什么能緩解
吃辣胃疼可嘗試喝牛奶、溫水、吃面食等方法緩解,或遵醫囑服用藥物,嚴重時及時就醫。 1.喝牛奶 牛奶可以在胃內形成一層保護膜,減輕辣椒素對胃黏膜的刺激。但要注意避免喝冰牛奶,以免加重胃疼。 2.喝溫水 大量喝溫水有助于中和胃酸,緩解胃部不適。但要注意水溫不宜過高,以免加重胃疼。 3.吃面食 面條、饅頭等面食可以緩解胃部不適,因為面食中含有堿,能夠中和胃酸。但要注意避免吃過于油膩的面食。 4.藥物治療 如果胃疼癥狀較為嚴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進行治療,如奧美拉唑、鋁碳酸鎂等。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有基礎性胃腸疾病的人群,如胃炎、胃潰瘍等,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胃疼癥狀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癥狀,如嘔吐、黑便等,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此外,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在出現胃疼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避免自行用藥。
2025-04-21 16:31:12 -
萎縮性胃炎( ,腸化( 指什么
腸化是胃黏膜的常見病變,分小腸型和大腸型化生兩種,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大腸型化生被認為是胃癌前期病變,對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的患者,需積極治療并定期復查胃鏡,以便早發現、早治療胃癌。 腸化即胃黏膜的腸上皮化生,指胃黏膜上皮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現類似小腸或大腸黏膜的上皮細胞,其是胃黏膜常見病變,見于多種慢性胃病。 腸化分為小腸型化生和大腸型化生兩種類型。小腸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好,是一種常見的黏膜病變,廣泛見于各種良性胃病,尤其多見于慢性胃炎,隨著炎癥的發展化生亦加重。大腸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檢出率較低,但在腸型胃癌旁黏膜中檢出率較高,說明大腸型化生與腸型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 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特別是大腸型化生,被認為是胃癌的前期病變。因此,對于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的患者,需要積極治療,并定期復查胃鏡,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胃癌。
2025-04-21 16:30:48 -
肚子痛嘔吐是怎么回事
肚子痛嘔吐,通常與腸胃炎、消化不良等有關,應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后及時醫治。具體如下: 一、腸胃炎: 1.病因:多因腸胃炎癥介質刺激腸胃黏膜,導致腸胃黏膜受損,胃酸分泌過多,從而引起肚子痛嘔吐。 2.癥狀:還可能出現發熱、體重減輕、大量出汗等。 3.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復方維生素U片、乳酸菌素片、腸胃寧片等藥物。 4.日常注意: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輕松愉快心情,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消化不良: 1.病因:可能由于過量食用如辣椒、大蒜、洋蔥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刺激腸胃黏膜而引發。 2.癥狀:一般還會有腹瀉、厭食等表現。 3.治療:可遵醫囑使用米曲菌胰酶片、利肝和胃丸、酪酸梭菌活菌散劑等藥物。 4.日常注意:應適當運動以提高免疫力,合理飲食并保證營養均衡。 總之,當出現肚子痛嘔吐時,要明確具體病因,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措施。
2025-04-21 16:30:17 -
最近感覺胃脹不消化是怎末回事
胃脹不消化可能與不正確飲食習慣、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等有關,需根據病因治療,此外還可能與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有關。 一、不正確的飲食習慣 平時不注重飲食,常吃難消化食物或暴飲暴食,會顯著加重胃腸道負擔,進而引發不消化現象。可通過按摩、熱敷等方式來緩解,有助于疾病的好轉。 二、反流性食管炎 胃內容物不易消化,常有反酸、噯氣癥狀,還可能伴有餐后飽脹感。治療上可遵醫囑使用枸櫞酸莫沙必利膠囊、多潘立酮片等藥物。 三、慢性胃炎 胃黏膜反復受嚴重刺激后,易出現反酸、噯氣、食欲不振等表現,也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可遵醫囑使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等藥物進行醫治。 四、其他原因 除上述常見原因外,胃脹不消化還有可能是由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導致,需要及時就醫診斷。 胃脹不消化存在多種可能的原因,包括飲食習慣問題以及一些胃部疾病等,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很關鍵。
2025-04-21 16:29:55 -
請問胃隱隱作痛是什么原因
胃有點隱隱作痛可能有以下原因:飲食因素、慢性胃炎、胃潰瘍。 一、飲食因素: 進食過冷、過硬、辛辣刺激、不易消化的食物等,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這些不良的飲食可致使胃血管收縮,引發胃缺血以及胃平滑肌痙攣,從而導致胃部出現隱隱作痛的情況。 二、慢性胃炎: 這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胃黏膜出現慢性炎癥或萎縮性病變。常見病因包括飲食不當、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飲酒等。由于存在慢性胃黏膜炎癥病變,所以會導致胃部隱隱作痛,同時還可能伴有反酸、惡心、腹脹等癥狀表現。 三、胃潰瘍: 是胃粘膜發生的炎性缺損,通常與胃液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相關,病變會穿透黏膜層或到達更深層次。常因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飲酒、應激等而誘發,會使胃部隱隱作痛,且疼痛常常慢性反復發作,此外還會有上腹部脹、厭食、反酸、噯氣等現象。 總之,當胃出現隱隱作痛時,可能是以上這些原因引起,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和分析。
2025-04-21 16: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