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對兒童消化系統疾病、營養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胃鏡、腸鏡的檢查和治療。
向 Ta 提問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小兒消化科副主任醫師。中山醫科大學畢業,美國堪薩斯兒童醫院訪問學者,暨南大學在讀博士。
參與或主持多項省市級課題,主攻方向為小兒消化系統疾病。對小兒及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胃十二指腸疾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的診斷及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胃腸鏡檢查和治療。
展開-
老人經常便秘有偏方嗎
治療老人便秘的偏方包括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多喝水、適量運動、按摩腹部和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等,但這些偏方可能并非對所有老人都有效,嚴重時需及時就醫。 1.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麥面包等,這些食物可以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 2.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有助于軟化糞便,使其更容易排出。 3.適量運動,如散步、慢跑等,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 4.按摩腹部,順時針按摩腹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 5.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每天定時排便,即使沒有便意,也可以在馬桶上坐一會兒,培養排便反射。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偏方可能對某些老人有效,但并不是對所有老人都有效。如果老人便秘嚴重,建議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老人在使用偏方時,也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2025-04-27 13:37:25 -
肚子難受想吐是怎么回事
肚子不舒服想吐,其原因可能有多種,比如飲食不當,也可能與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相關。 一、飲食不當:日常生活中如果存在暴飲暴食的情況,或者食用了過多不干凈的食物,這會顯著加重胃腸的負擔,進而引發惡心、嘔吐以及腹痛等一系列癥狀。 二、急性胃腸炎:大多是由于感染了細菌、病毒、寄生蟲等,致使胃腸黏膜出現急性的炎癥反應。較為常見的表現就是嘔吐、腹痛、腹瀉等。 三、急性胰腺炎:是因多種原因導致胰酶異常激活而引發的。會出現持續性的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此外,還可能與膽囊炎等疾病有關聯。因為不同的疾病,具體的治療方式是存在差異的,所以不建議隨意盲目用藥,而是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藥治療。 肚子不舒服想吐的原因多樣,包括飲食因素和多種疾病,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且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2025-04-27 13:36:58 -
大便果凍狀是什么原因
大便呈果凍狀可能是由慢性結腸炎、細菌性痢疾等導致,建議盡快到醫院做系統檢查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治療辦法,具體如下: 一、慢性結腸炎: 1.成因:可能由感染、免疫、遺傳、食物過敏、精神因素等引起。 2.癥狀:常伴有腹痛、腹瀉、黏液便、便秘等表現。 3.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蒙脫石散、奧替溴銨、多潘立酮等藥物進行治療,若病情未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醫院就醫,遵醫囑治療。 二、細菌性痢疾: 1.成因:可能因受涼、勞累、暴飲暴食等引發。 2.癥狀:通常有腹痛、腹瀉、排膿血樣便等癥狀。 3.治療:可遵醫囑使用左氧氟沙星、氟哌酸等藥物進行治療,若病情未改善或加重,要及時到醫院就醫,遵循醫囑處理。 總之,當出現大便果凍狀時,要重視起來,及時就醫檢查和治療,以便早日確定病因并采取合適的措施來改善。
2025-04-27 13:36:30 -
孕婦便秘。
孕婦便秘可通過飲食、運動、習慣調整緩解,嚴重時就醫,遵醫囑使用開塞露、灌腸等方法治療。 孕婦便秘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增加運動、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等方法來緩解,嚴重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開塞露或灌腸等方法治療。 造成孕婦便秘的主要原因有: 1.孕期激素水平的變化,孕激素水平升高會導致平滑肌松弛,腸蠕動減慢。 2.子宮逐漸增大,壓迫腸道,導致腸道蠕動減慢。 3.孕婦運動量減少,活動量不足,腸道蠕動減慢。 4.孕婦飲食過于精細,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孕婦在使用開塞露或灌腸等方法治療便秘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同時,孕婦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調整,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麥面包等,多喝水,適當運動,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
2025-04-27 13:36:14 -
大便次數增多但是感覺排不凈怎么回事
大便次數增多且拉不干凈主要由病理性因素導致,包括胃腸功能紊亂、腸炎、痔瘡、腸道腫瘤。 一、胃腸功能紊亂: 精神因素、暴飲暴食、積食等都可能引發胃腸功能障礙,進而出現排便次數持續或間歇性增多,每次量少,有排便感但排不干凈,還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 二、腸炎: 多因細菌、真菌、病毒感染或亂用抗生素等引起。直腸受炎癥刺激會有排便次數增多、稀水便、腹痛、有排便感以及惡心嘔吐等表現,感染明顯時部分患者還會發熱。 三、痔瘡: 排便后痔瘡刺激腸壁會導致排便次數增多以及有排便感。 四、腸道腫瘤: 腸道內腫瘤長到一定程度會刺激和壓迫腸道,引起排便感覺、排便次數增多以及大便性狀改變等情況。 當出現大便次數增加且有排便感時,應盡早前往醫院檢查,明確病因后在醫生指導下盡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2025-04-27 13: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