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吃中藥空腹吃好還是飯后吃好A 中藥在空腹喝還是飯后喝這個問題上,需依據藥物的成分與性質等來判定。不過,不管選擇哪種方式,都應和進餐時間間隔約一小時,以防影響藥效發揮。 一、空腹喝: 1.補益類中藥,如包含益氣藥、補血藥、養陰藥等類型的藥物,像當歸、阿膠、黨參、人參、黃芪等。這類中藥空腹服用效果較好,能使補益成分吸收得相對更完全,從而更有利于藥效的發揮。 二、飯后喝: 1.對胃腸道刺激性強或者較難消化的藥物適宜飯后喝,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胃腸黏膜的損傷或減輕胃腸道負擔,避免患者出現惡心、想吐等癥狀。例如祛風藥、活血化瘀藥等這些藥物,或是含有礦物質、甲殼等類的藥,如防風、羌活、白芷、川烏、龍骨、龜甲等,就不應空腹喝,可放在飯后約一小時喝,既能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又不會妨礙藥物的吸收。 總之,中藥不管是空腹喝還是飯后喝,都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如此才有利于疾病治療,并避免因服藥不當而引發不良反應。2025-04-28 14:58:47 -
Q 潘瀉葉可以每天喝嗎A 潘瀉葉不建議每天喝,長期飲用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腸胃功能紊亂、依賴性、營養吸收不良、肝腎功能損傷等影響。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潘瀉葉,同時注意飲食健康、適量運動、保持良好心態。 1.引起腸胃功能紊亂 潘瀉葉屬于刺激性瀉藥,長期飲用會刺激腸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 2.導致依賴性 長期飲用潘瀉葉會導致身體對其產生依賴性,一旦停止飲用,可能會出現便秘等問題。 3.影響營養吸收 潘瀉葉會影響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長期飲用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等問題。 4.影響肝腎功能 潘瀉葉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對肝腎功能造成影響,長期飲用可能會加重肝腎功能的負擔。 因此,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潘瀉葉,避免長期飲用。同時,應該注意飲食健康,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持適量的運動,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等問題。如果出現便秘等問題,應該及時就醫,尋求專業的治療方法。2025-04-28 14:58:22 -
Q 舌苔黃是怎么回事A 舌苔黃可能由體內有熱、消化不良、感染等原因引起,也可能與口腔衛生不良、吸煙、藥物副作用等有關,需就醫檢查診斷,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1.體內有熱 如果體內有熱,可能會導致舌苔黃。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外感風熱之邪,或過食辛辣、油膩、溫熱的食物,或情志失調、肝郁化火等原因引起的。 2.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也可能導致舌苔黃。如果脾胃功能不佳,食物在胃腸道中停留時間過長,就可能導致濕熱內生,從而出現舌苔黃的癥狀。 3.感染 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猩紅熱等,也可能導致舌苔黃。 4.其他 舌苔黃還可能與口腔衛生不良、吸煙、藥物副作用等因素有關。 需要注意的是,舌苔黃只是一種癥狀,可能提示存在健康問題,但并不能確診具體疾病。如果發現舌苔黃,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和診斷,以確定具體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預防舌苔黃的發生。2025-04-28 14:57:43 -
Q 新鮮枸杞能吃嗎A 新鮮枸杞能吃,營養成分易吸收,口感好,但需注意挑選和食用方式,且內有實熱、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服,特殊人群食用前最好咨詢醫生。 枸杞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材,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新鮮枸杞和干枸杞的營養成分相似,但新鮮枸杞的口感更好,營養成分也更易被人體吸收。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新鮮枸杞,尤其適合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虛勞咳嗽、遺精等人群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枸杞性溫,過量食用可能會引起上火,因此內有實熱、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服。 此外,新鮮枸杞不易保存,容易變質,因此在食用前需要注意挑選,選擇無腐爛、無異味的枸杞。同時,新鮮枸杞的食用方式也有很多種,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來泡茶、煮湯、煮粥等。 總之,新鮮枸杞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材,但在食用時需要注意適量,并選擇正確的食用方式。同時,對于特殊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人群,在食用前最好咨詢醫生的意見。2025-04-28 14:57:39 -
Q 口臭口干舌燥怎么辦A 口干舌燥、有口臭可通過注意口腔衛生、飲食調理、藥物調理改善,藥物治療需中醫辨證,不可盲目用藥。 一、注意口腔衛生 口干舌燥、有口臭的患者必須重視口腔衛生。要養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良好習慣。因為如果不注重口腔衛生,食物殘渣殘留在口腔中,就很可能發酵進而產生口臭。 二、飲食調理 1.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比如芹菜、白菜、鴨梨、蘋果、香蕉等。 2.少吃油膩肥厚食物,像肥肉和油炸食品等。 3.少吃刺激性食物,例如生姜、生蔥、辣椒等。 4.同時要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 三、藥物調理 口干舌燥、有口臭多數是由于食物積滯在胃腸道,引起郁熱化燥或發酵導致,也可能是胃陰虛火熱所致。患者可在醫囑下應用清胃熱的藥物治療,比如可以使用牛黃清胃丸、黃連上清丸等。 對于口干舌燥且有口臭的情況,可從口腔衛生、飲食和藥物等方面進行調理改善,其中藥物調理要在中醫辨證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取得良好效果。2025-04-28 14: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