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現代社會很常見的病癥,但是風濕病在醫學上還不能完全治愈,它的患病群體越來越年輕化,那么風濕病的癥狀是怎么樣的,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治療呢?那就一起進入湖北飲食養生匯,跟隨專家曾小峰一起來了解關于風濕病的相關知識。
本期嘉賓介紹
曾小峰
曾小峰,男,主任醫師,教授,風濕免疫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內科學系副主任,博士,1962年6月25日生。1979年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醫學系基礎醫學專業,1984年7月畢業后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1989年9月至1990年2月任內科總住院醫師。1989年12月晉升為主治醫師,1995年4月晉升為副主任醫師,1999年9月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
在臨床上勇于探索與開創,在管理病房及門診和對院內外的會診中,曾診斷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病例,并成功的搶救了不少危重罕見及少見的風濕病病人,在長期不間斷的臨床一線工作中,積累了豐富臨床經驗。
長期從事風濕病的臨床及發病機制的研究尤其是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血管炎的診治及發病機制、干燥綜合征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風濕病的早期癥狀
風濕病的早期癥狀都有哪些?風濕是現在很常見的一種疾病,根據調查目前有很多人對這種疾病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就導致很多患者的病情惡化,那么針對風濕病的早期癥狀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少數呈急性發病,風濕的早期癥狀表現為突然一個關節或多個關節紅種,呈漫腫,灼痛,其痛徹骨,壓痛明顯,甚至痛不可觸,關節活動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動。血清粘蛋白增高,關節X線可見,關節腫脹,關節間隙增寬及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
2、風濕的早期癥狀可有全身不適或局部關節癥狀,部分病人先有疲乏無力,低熱,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及骨骼肌疼痛。
3、先多見于手指、足趾、繼之可見于掌跖、腕、肘、肩、踝、膝、髖等關節,呈竄痛、冷痛、脹痛、酸痛,得溫則舒。遇寒痛增,腫脹關節皮色正常,局部欠溫都屬于風濕的早期癥狀。
風濕病的治療方法
對于風濕病的治療不僅需要藥物的治療,更需要生活當中各個方面的輔助治療方法,做好了這些工作對于風濕病的治療是非常有幫助的。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下有關風濕病的食療方法的相關內容。
(1)蔥白粥:
煮米做粥,臨熟加入蔥白,不拘時食,食后覆被微汗,能解表驅寒,緩解風濕性關節炎。
(2)生姜粥:
粳米50g,生姜5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用砂鍋煮米做粥,生姜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食后覆被出汗,能解表驅寒,緩解風濕性關節炎。
(3)川烏粥:
生川烏頭3~5g,粳米30g,姜汁10滴,蜂蜜適量。將烏頭搗碎研為極細末,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川烏頭末改文火慢煎,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攪勻,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溫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熱性疼痛,在發熱期間及孕婦忌服。本方不可與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等中藥同服。此粥能驅寒止痛除痹,緩解風濕性關節炎。
(4)老桑枝煲雞
老桑枝60g,雌雞1只約500g,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5)豬腳伸筋湯:
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2只,放于鍋內,文火煨爛,去渣,不放鹽。喝湯吃肉,分兩餐食用。能祛風濕,補肝腎,緩解風濕性關節炎。
(6)生姜雞:
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只,生姜100~250g,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能驅寒止痛,用于關節冷痛,喜暖怕寒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7)鹿茸雞:
以當年的公雞1只,鹿茸3~6g,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根據情況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驅寒,止痛很有幫助,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8)赤小豆粥:
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清熱。
(9)苡米粥:
苡米30g、淀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苡米,米爛熟放入淀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熱,健脾除痹。
(10)防風苡米粥:
防風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能清熱除痹。
(11)木瓜湯:
木瓜4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kg煉凈。將兩物調勻,放入凈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沖調1~2匙飲用。能除痹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