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鈣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營養元素,如果人體缺鈣我們就要進行補鈣了,要不然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副教授 副主任醫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陳偉,講補鈣。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缺鈣易導致的病癥
(1)兒童
不易入睡、不易進入深睡狀態,入睡后愛啼哭、易驚醒,入睡后多汗,陣發。
便秘、皮膚問題、性腹痛、腹瀉,抽筋,胸骨疼痛,“X”型腿、“O”型腿,雞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厭食、偏食;煩躁、坐立不安;智力發育遲、說話晚;學步晚,出牙晚,牙齒排列稀疏、不整齊、不緊密,牙齒呈黑尖形或鋸齒形;頭發稀疏;免疫、腸道問題
智力低下,容易感冒等。
(2)青少年
青少年缺鈣會感到明顯的免疫力下降、腿疼、腿軟、抽筋;乏力、煩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厭食;蛀牙、牙齒發育不良;易過敏、易感冒等。
(3)青壯年
腸道問題、免疫力下降、經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過敏、易感冒等癥狀。
(4)婦女
腸道問題、色斑座瘡、牙齒松動;四肢無力、經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疼、關節疼、風濕疼;頭暈,并罹患貧血、產前高血壓綜合征、水腫及乳汁分泌不足時,就應診斷為缺鈣。
(5)老年人
老年性皮膚病癢;腸道問題、免疫力下降、腳后跟疼,腰椎、腿痛,關節痛,頸椎疼痛;牙齒松動、脫落;明顯的駝背、身高降低;食欲減退、消化道潰瘍、便秘;多夢、失眠、煩躁、盜汗,抽筋,易怒,易疲勞等。
當然,檢查是否缺鈣,可靠的辦法還是去醫院請專科醫生檢查診斷,然后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治療。
(6)孕婦
小腿抽筋,牙齒松動,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關節、骨盆疼痛,免疫力下降、腸道問題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陳偉
男,主治醫師,負責臨床會診、基礎工作。1995年畢業于青島大學醫學院醫學營養系, 同年進入北京協和醫院擔任營養醫師工作,2004年獲協和醫科大學內科碩士學位,2007年獲衛生部副主任醫師資格,現任中國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中青年委員兼秘書長,北京中西醫結合學分會臨床營養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健康管理學組組員,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副理事長,參加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課題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撰寫科普書籍近二十部,從事臨床疾病的營養治療、大眾健康的宣傳教育工作。
如何正確的補鈣?
1. 鈣劑不可與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大都含有植酸、草酸,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果汁等也是如此。對菠菜等含草酸高的,宜先焯(使草酸溶于水)再炒。大米宜浸泡,面粉宜發酵,以降低其中的植酸。
2. 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許多人習慣白天補鈣,但鈣的吸收夜間處于峰值,因此,睡前補鈣效果更好。
3. 鈣需要持續補充——鈣在維持骨骼健康中的作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補鈣需要長久、持續地服用鈣制劑。
選鈣3大原則
1.鈣制劑的安全性
不用動物骨粉。目前動物骨粉為原料制作補鈣品已不被提倡,因為重金屬等有毒物質易沉積于動物骨骼中,人若長期服用,易造成二次中毒。
2. 鈣元素的含量
額外單獨補充的元素鈣的總量要適宜,標準為每日適宜補充的總鈣量的1/3,不及則缺乏,過量則增加腎結石的危險性,產生便秘、惡心、乏力等,并干擾其他元素的吸收利用等。
3. 鈣的吸收率
吸收率取決于以上兩個要素,所以需要優質的食物鈣源,和促進鈣吸收的低聚果糖等。
補鈣時3大注意
1.單獨補充——補鈣和補充其他礦物質分開補充。
2. 含有維生素D的鈣片補充。
3. 在臨睡前食用,或午餐和晚餐之間食用更容易被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