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肘關節是人體肢部的一個重要的關節,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保護肘關節呢?敬請收看本期的養生節目聽聽專家們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程凱,醫學博士董福慧,講肘關節。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關節的結構
關節是骨與骨之間的間接連結構成的。包括主要結構和輔助結構。
一.主要結構
1.關節面骨與骨相關節的骨面。
2.關節軟骨覆于關節面上的一薄層軟骨,有減少摩擦、緩沖震蕩和沖擊的作用。
3.關節囊附于關節面的周緣及其附近的骨面上,為一結締組織膜囊,密封關節腔。
4.關節腔為關節囊和關節面圍成的窄隙,內有少量滑液,呈負壓狀態,以增強關節的穩固性。
二.輔助結構
1.滑膜皺襞為關節囊滑膜層向關節腔內突出而成,襞內含脂肪組織,有充填關節腔和播散滑液的作用。
2.滑液囊為關節囊滑膜層穿破纖維層向外突出的囊狀膨出,多位于肌腱的下方,有減少肌腱與骨摩擦的作用。
3.韌帶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具有加強骨間的連接和防止過度運動的作用。分為囊內韌帶和囊外韌帶兩種。
4.關節盂緣是附在關節窩周圍的環形纖維軟骨,可加深關節窩的深度。
5.關節內軟骨是關節腔內的纖維軟骨板,具有調整關節面、緩沖震蕩和沖擊的作用。依形態分為圓形的關節盤和半月形的半月板。
肘關節的組成
肘關節是由三個關節共同包裹在一個關節囊內組成的復關節。
一.肱尺關節
由肱骨滑車與尺骨半月切跡構成,屬于蝸狀關節,是肘關節的主體部分。
二.肱橈關節
由肱骨小頭與橈骨小頭凹構成,屬球窩關節。
三.橈尺近側關節
由橈骨頭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骨切跡構成,屬車軸關節。
四.關節囊
關節囊附著于各關節面附近的骨面上,肱骨內、外上髁均位于囊外。關節囊前后松弛薄弱,兩側緊張增厚形成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呈三角形,起自肱骨內上髁,呈放射狀止于尺骨半月切跡的邊緣,有防止肘關節側屈的作用。橈側副韌帶也呈三角形,附于肱骨外上髁與橈骨環狀韌帶之間。此外,在橈骨頭周圍有橈骨環狀韌帶,附著于尺骨的橈骨切跡的前后緣,此韌帶同切跡一起形成一個漏斗形的骨纖維環,包繞橈骨頭,可以防止橈骨小頭脫出。4歲以下的幼兒,橈骨頭發育不全,且環狀韌帶較松弛,故當肘關節伸直位牽拉前臂時,易發生橈骨頭半脫位。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董福慧
醫學博士,自1977年至今一直從事骨傷科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 主要專病: 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骨壞死性疾病脊柱側彎,骨關節炎等進行性疾病,主要醫療特點: 中西兩法,內外兼治,主要科研成果: 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項。
程凱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程凱教授系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醫針灸泰斗程莘農教授的嫡孫,"程氏針灸"第三代傳人。擅長治療頭痛、失眠、顏面痤瘡、月經不調、肥胖等各種針灸適應癥,尤以中醫針灸養生見長。曾多次受邀在新華社、外交部、保監會等單位做"中國式養生"大型系列講座。出版學術專著和科普著作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