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生活中糖尿病困擾著很多的中老年人,那么應該如何來治療和調養呢?在調養的時候應該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內分泌與代謝病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北京同仁醫院首席專家楊金奎,講糖尿病的治療和調養。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糖尿病人的幾個誤區
1、選貴藥
經常聽病人和醫生講,一定要給我用好、貴的藥來治療。目前糖尿病藥物分5-7大類。不同種類的藥物適合不同人群。選擇用藥一般根據病人病情,糖化血紅蛋白、胰島功能、肝腎功能、是否肥胖等多種因素決定。價格高不見得適合你。好比:一件西裝和一條裙子,前者適合男士,后者適合女士;如果反過來,兩個人都不好看。
2、堅持一種方案
這類病人很聽話,非常遵守醫生處方。連續幾年一直使用一個方案,比如5年前使用胰島素,至今仍在使用。這是錯誤的。治療方案是需要根據病情調整的。好比穿衣服:冬天穿棉襖,夏天穿裙子。醫生當時給你的方案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制定的,比如:有些病人只需打半年胰島素,長期使用反到會增加體重,不利血糖控制。
3、家人代勞
很多家屬對病人無微不至,代替他來開藥,把藥片都剝好,一粒粒放在藥盒里。而病人倒是長期不與醫生接觸。這樣作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疾病是病人自己的事情,必須要他本人掌握一些糖尿病知識,了解自己的病情,知道自己服的什么藥,如何向醫生反應病情和溝通等等。由家人代勞,會讓病人失去主動性,會被動地被安排。好比一個小孩子,你為他提供的條件非常好,但他自己不喜歡學習,成績也很難提高。
4、只開藥不檢查
很多病人認為只有開了藥才是‘看病’,檢查越少越好。其實糖尿病人更需要細致的檢查,了解并發癥的發展,及時調整用藥方案。沒有細致的檢查,治療就是沒有方向和盲目的服藥。
5、悲觀態度
很多糖尿病人說:糖尿病反正是治不好的,我就不吃藥好了。
糖尿病是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好比一個猛獸,你不能殺了它,也不能改造它不傷人,但可以把它關起來。只要不放出去,就不會有問題。
6、過分控制飲食
很多糖尿病人認為:糖尿病就是什么都不能吃。
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糖尿病并不能只依靠控制飲食來治療,我們要求病人‘控制飲食’是指‘不該吃的不要吃’。而‘該吃的’一定要吃。比如:一天三餐,必要的蛋白質、脂肪、甚至水果/維生素都是要吃的。長期不吃會造成營養不良,體質下降。
至于該怎么吃,要根據個人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的吃,這樣才有利血糖控制,有利健康。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楊金奎
男,1963年生,江蘇揚州人。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專業:內分泌與代謝病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北京同仁醫院首席專家;北京市糖尿病防治辦公室主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 1984年南京醫科大學本科畢業。199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從師原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甲狀腺組組長張忠邦教授,1996年博士研究生畢業,從師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副主任委員陳家偉教授,1997年江蘇省大破格為副主任醫師,1998年被批準為南京醫科大學內分泌專業碩士生導師。
(一)飲食原則
1.控制熱量攝入,正常體重者一般可按每公斤體重105~126千焦(25~30千卡)給予,并可依據勞動強度不同作適當調整。對于肥胖病人應逐漸控制熱量,使其體重下降至正常體重。
2.在控制總熱能的前提下,碳水化合物的熱能比可保持在65%左右,即熱能比可不過多限制。重要的是要嚴格限制單糖類的攝入,如蔗糖、麥芽糖、葡萄糖、果糖等以及含這些糖類較多的食品,而對米、面等主食及含淀粉類多糖較多的食品則不必過分限制,這樣做可改善糖耐量,降低血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提高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并能防止體內脂肪過度動員,導致酮癥酸中毒。
3.供給充足的蛋白質,可把蛋白質的熱能比提高到15~20%,但并發肝昏迷、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應另當別論。
4.脂肪攝入量可占熱能的20~25%,要限制動物性脂肪及含飽和脂肪酸高的脂肪攝入,膽固醇應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
5.保證從膳食中提供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維生素,以促進碳水化合物代謝。注意提供含鈣、磷、鋅、鉻、銅、碘等豐富的食物。
6.保證足夠數量的膳食纖維,具有降血糖及改善糖耐量的作用。糖尿病病人食用豆膠、果膠有顯著療效。
7.餐次分配,屬胰島素依賴型病情穩定的,早、午、晚餐及睡前加餐,按2/7、2/7、2/7及1/7比例分配熱能;而病情不穩定的,早餐、加餐、午餐、加餐、晚餐、睡前加餐,按2/10、1/10、2/10、1/10、3/10、1/10比例分配熱能。非胰島素依賴型病人可按早、午、晚餐2/7、2/7、3/7或1/5、2/5、2/5或1/3、1/3、1/3的比例分配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