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龍鼎一做成,朱可心乘著成功之興,運用自己在紫砂竹器上的特長,又設計出一款竹節鼎。竹節鼎高1.6市尺,作品高古大氣、清韻雅致,此作在上海展出時,宋慶齡大為賞識并定購收藏,現存上海宋慶齡故居。
朱可心毫無保留傳授技藝,以身師范,嚴厲嚴謹,用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影響后代。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培養出了一批如汪寅仙、潘春芳、許成權、李碧芳、曹婉芬、謝曼倫、王小龍、高麗君、范洪泉、倪順生、李芹仙等在當代紫砂藝術界極有藝術成就的大師或紫砂藝術名家。
歷史上,紫砂業界門派之別,素來有之。朱可心大師胸襟寬廣,拋開門戶之見,一視同仁。這在當今藝術界,特別是在資格、功夫、藝術見解上難分伯仲,難見高下的同輩藝人當中,這就更需要包容、更需要度量。
進入八十年代,紫砂藝術品首先在港臺地區受到青睞。朱可心大師本來對自己的作品就極為嚴謹,早先的作品也已基本捐獻給了博物館。加上由于身體的原因,已到晚年的他就更少有作品流到市場。一些商人為了漁利,百般糾纏,欲用朱可心大師的印章制假,而他秉持磊落的品行不為金錢而折腰,到自己已無力作壺時讓家人當面將印章全部銷毀。
壺林鳳魁蔣蓉
蔣蓉(1919~2008),紫砂七老中唯一的女性,別號林鳳,江蘇省宜興市川埠潛洛人。11歲隨父親蔣鴻泉學藝,1940年~1947年由伯父蔣鴻高帶至上海制作仿古紫砂器,1955年參加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創作荷花壺、牡丹壺等,并為周恩來總理出國訪問趕制象真果品20套。1989年授予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1993年授予國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是位德高望重的花貨大師。
蔣蓉大師對紫砂藝術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她認為:藝術是發現、提煉、厚積薄發;技術是千錘百煉、功到自成。紫砂壺藝是文化和技藝共同積累的結果,和其它所有藝術一樣,技術是藝術的基礎,而藝術能給人們精神上賞心悅目的享受。在藝術實踐中,蔣蓉大師善于將動物、植物、花果等自然形體,經過藝術提煉、創造,自如運用于紫砂作品之中,設色與造型逼真,融合了藝術美感與自然生趣,形象色澤及表面肌理都有妙趣天成之感,其創作大多以自然界瓜果、動植物為題材,表現手法以仿生為主,作品形象生動、色彩絢麗,形成了獨特的紫砂藝術風格。可以說蔣蓉大師在仿生類紫砂藝術方面的造詣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峰。
歷史上在紫砂花貨上有很大成就的藝術大家不是很多,可供借鑒的優秀作品也有局限,所以蔣蓉大師的創作更多的是源于生活,在大自然中去尋找題材,通過仔細觀察,吸取自然、提煉自然,經過反復推敲、認真總結,即使到了八旬,蔣蓉大師仍然在不斷地創新。
蔣蓉大師在她一生的創作生涯中先后創作了二百多個品種的高檔紫砂壺和工藝品,代表作品“荷花壺”在全國工業會議上評為“特等獎”,“荸薺壺”被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琵琶筆架”作為國寶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