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何謂“包漿” ?“各類茶葉又對壺的容量有什么要求,為什么?
“包漿”,其實就是“光澤”,但不是普通的光澤,而是特殊的光澤,專指器物表面的一層光澤。大凡器物經過長年久月之后,才會在表面上形成這樣一層自然的光澤,即所謂“包漿”是也。也可以這樣說,包漿是在時間的磨石上,被歲月的流逝運動慢慢打磨出來的,那層微弱的光面異常含蓄,若不仔細觀察則難以分辨。包漿之為光澤,含蓄溫潤,幽幽的毫不張揚,予人一份淡淡的親切,有如古之君子,謙謙和藹,與其接觸總能感覺到春風沐人,它符合一個儒者的學養。如果是嶄新的器物,表面就不會有“包漿”,而是最普通的光澤,一眼望去鋒芒畢露,像一位文化生意人善于夸夸其談炫耀于世,用一個專有詞匯來形容,稱之為“賊光”。 一般來說,烏龍茶對壺的容量要求較小(但是也要結合品茶的人數來講)。綠茶之類的對壺的容量要求普遍較大。
7、紫砂壺標準:泥、形、工、款、功
(一)“泥”:紫砂壺得名于世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越,根據現代科學的分析,紫砂的結構確有與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樣的紫砂泥,其結構也不盡相同,有著細微的差別。這樣,由于原材料不同,帶來功能效用及給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盡相同。(二)“形”:紫砂壺之形,是存世各類器皿中最豐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贊譽,說起“形”人們常把它下紫砂壺藝的流派相提并論,認為紫砂壺流派分“筋囊”,“花貨”,“光貨”等,其實這是極無分析的辦法,藝術家在他們的藝術生涯中,一旦藝術成熟,必然形成他的個人風格,幾個相差無幾的個人風格湊在一起,就成了流派,藝術講究的是感覺,一把紫砂壺造型的優勢,全憑個人的感覺,一把好的紫砂壺最為講究的是“神韻”造型學講究的是“均衡”。(三)“工”: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形成體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壺的成型過程中,必須交待是清清楚楚,按照紫砂壺特殊的工藝要求來說,壺嘴與壺把絕對在一條線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緊,否則,就不能算是把好壺。(四)“款”:鑒賞紫砂壺款的意思有兩層:一層意思是鑒別壺的作者是誰,或題詞鐫銘的作者是誰。另一層意思是欣賞題詞的內容,鐫刻的書畫還有印款,歷來紫砂壺是按人定價,名家壺身價百倍,這樣市場上就容易出現許多模仿名家之作,偽造的贗品屢見不鮮,選購名壺尤其需要小心。(五) “功”:是指壺的功能美。近年來有些制壺人講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視功能美的現象隨處可見。尤其有些制壺人自己不飲茶或不講究品茶,所以對飲茶習慣知之甚少,這也直接影響了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如果失去“用”的功能,“藝”就不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壺的功能美。
8、冷、熱水,試水時候的差別:為什么紫砂壺試水時會出現如下兩種不同的結果、1、用冷水時壺口不流口水、2、用熱水時就會流口水。
這主要因為紫砂本身特殊的分子結構,當紫砂遇熱水分子與紫砂的親合力增加(好比摩擦系數增加),所以相對來說水的流出速度減慢,會出現上述現象。反之,則出現壺口不流口水的現象。謝謝您對紫砂壺的觀察如此仔細,上述現象一般人是不易察覺的。
9、請問手拉胚壺與其他方法制作的壺有何區別?
所謂手拉胚壺就是:機械操作,下面一個馬達,上面一個圓盤。把泥料放在圓盤上,開關一開,馬達旋轉,利用慣性離心力,用手拉出一個壺型來。拉出來后切下,放置晾干,再配壺嘴、壺把(都是灌漿制作),裝成一把茶壺,放置晾干后再噴漿,經過燒制就可以成為手拉胚茶壺。(注:手拉胚成型一定要加一定量的化料)所謂的手拉胚,它不屬于紫砂成型工藝。而傳統的紫砂壺,是用拍身桶和鑲嵌身桶兩種工藝形成各種形狀的紫砂壺。這就是紫砂成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