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入窯燒成,巧手鑲嵌
壺坯干燥后,即入窯燒成。成陶后的紫砂壺,已成為鑲嵌金絲圖案的載體。在壺體上用細砂皮輕輕摩挲,去掉細沙粒,將金絲按壺面設計線溝的規格尺寸拉成金絲成品,將金絲用特制的小榔頭輕輕敲擊,直至吻合到位,然后用細齒銼刀輕輕挫平,再用細砂皮細砂,被好毛孔,整個工序即告完成。
實踐表明,紫砂鑲金裝飾技法完全異于歷史上紫砂傳統的各類裝飾技法,因而它是一種大膽的創新。在不變的紫砂壺上,選用質軟而重、延展性強的純金屬絲這種貴金屬作裝飾材料,凸現了現代技與藝的珠聯璧合、造型與裝飾的韻律美感,但也應看到,鑲金裝飾與其它傳統裝飾比較,它的成本相對較高,難度相對要大,完成時間相對要長,因而它流傳給世人的只能是壺藝精品。
紫砂壺藝的線條運用
一把紫砂壺,就兩根線條(直線與曲線),可是變幻無窮,其樂無窮。線條是古代的,更是現代的,線條(線條的運用)能反映一個陶藝家創造的強弱和藝術修養的高低,線條是人類認識世界、闡述世界、概括世界的法寶。線條是人類追求理想,創造美感,進行情感交流的代言者。人類用線能力.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的,從人類開始用畫圖表意到成型文字.再到后來的古彩陶.線就開始具備了認識功能.隨著人類的進步.并逐步具備教育、審美與社會的功能根據史料記載,在新石器時期,陜西西安半坡出土的“八面魚彩陶盆”紋樣,體現了古樸、夸張的表現手法。以線造型的方法,在古人類生活中已得到運用。
中國陶瓷的造型,基本上是線條的運用.線條藝術.是紫砂壺藝美的最基礎的本質,也可以說.壺藝所用之線是最富有情感之線,陶藝家的情感宣泄的主要藝術概括手法就是線條,常言有“壺如其人,”但更是“線如其人”。線條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種獨特的表現形態。有各種各樣的,變化多端的。如:S形、V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螺形、波形,以及長與短、粗與細、縱與橫、曲與直、虛與實、斷與續等,它們可以使人們心理產生快與慢、剛與柔、滯與滑、利與鈍、頓與挫等不同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