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紫砂壺勿入誤區
紫砂壺是民間收藏的大項,其收藏與投資古已有之,但明清時期主要以收藏為主。進入20世紀70年代末期,紫砂壺的投資價值受到了人們的青睞,其市場價格也不斷上漲,但隨之而來的是仿制品也大量的出現,曾有一位馬來西亞的紫砂藏家,家中紫砂藏品近千件,但是“其中真正的藝術品也就幾十件而已”。對于廣大收藏愛好者來講,在投資收藏紫砂壺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收藏紫砂壺應注意選精品、真品,并應看準市場行情。一些名家制作的紫砂壺都很有收藏價值,尤其是一些大師的作品,一直是穩中有升,而大量地攤上的紫砂壺,絕大多數都是贗品或粗制濫造的,沒什么收藏價值可言。收藏紫砂壺,一定要多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以防陷入紫砂藝術收藏三大誤區。
一是“土”的誤區
過去人們認為用紫砂壺泡茶最好,不失茶的原味。因為宜興的紫砂泥料燒制后具有雙重氣孔結構,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氣性?,F在陶藝普及,不少人將紫砂泥料誤認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來的“紫砂泥”,用這種原料做出來的“紫砂壺”顯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沒有優勢的。針對這一現象,宜興地區已對當地的紫砂泥料開產進行資源保護,實施從2005年起三年內禁產的保護性措施。
二是“老”的誤區
許多人以為紫砂壺越老越好,專門藏舊壺、老壺。市面上有兩種造假方法,一是將泥料的表面作舊,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經常摸的樣子,看上去有古舊感,或者用強酸腐蝕作舊;二是將紫砂壺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實,衡量一把紫砂壺收藏價值高低的關鍵還是看藝術價值,并非一定是越老越好。
三是“色”的誤區
宜興紫砂泥由于其礦區、礦層分布不同,其天然色澤多達幾十種,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質有紅泥,或稱朱砂泥、紫泥、本山綠泥(呈米黃色)、天青泥(堪稱泥中黃金,出礦時呈綠顏色,十分難得)和調砂泥等。但現在不少制壺者為了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在陶土里隨意添加化學原料,最后制作出來的壺色彩雖艷,但泡茶后就會有異味,其價值反而不高。
紫砂壺應該怎么保養
想養好壺,首先要盡量選擇質地上乘的紫砂壺,那些低劣、殘缺之壺養得再好,終究也是殘缺。養壺還有外養與內養之說,只有內修外養,兼收并蓄,才能養出好壺。外養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時,壺的溫度較高,壺壁上的細孔會略微擴張,此時要用細紗布擦拭氤氳的水汽,讓茶油順勢吸附于壺壁之中,久而久之,壺壁就逐漸生輝了。
內養的關鍵在茶,“養壺最好用好茶,這樣養得快;用一般茶養也可以,只是養的時間就要長一些罷了”。養壺是急不得的,不然的話就會事倍功半,反而不得其所。養壺的每個細節都要細心,但每個細節也都可以成為一種享受,至少要有了這樣的感覺才算是明白了養壺的真正意義。
紫砂壺的收藏者是決不會把形態各異的壺高高放在櫥架上的,真正愛惜茶壺的人,會定時地將其在不同時期收獲的壺挨著個兒去沏茶——以精心挑選有不同香味的茶葉,配合不同溫度的水,去養壺的色澤,養壺的香氣。
“養壺人的壺不是盛茶用的,他們以茶去養壺的性情。收藏茶壺到了養壺的境地,除了要有錢,還得要有閑;除了要有閑,更得要有心。”如此長年養壺,養到后來,怕已分不清養的是壺的氣質,還是自己的氣度了。
結語:上文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于紫砂壺收藏的相關知識,隨著紫砂壺身價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收藏紫砂壺,大家在決定購買收藏紫砂壺時一定要注意這些收藏誤區哦,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