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養生,穴位按摩來治病受到了歡迎。這樣的中醫治病方法,沒有副作用,值得推崇。那么,怎樣穴位按摩治病?本期的飲食養生匯全部視頻邀請專家齊小田來為我們講解中醫按摩的作用,一起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怎樣穴位按摩治病
針灸、按摩無副作用,療效顯著,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種手段來治病。經常按摩以下5個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藥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穴位按摩手法分補法、瀉法等,補法是較柔和地按摩,瀉法則是力道比較大的刺激,具體來說可以用屈曲的指關節頂穴位。
足三里
在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處,因能治療腹部上中下三部諸證而得名,為回陽九針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體強壯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補中氣的作用,用補法,能健脾養胃、補中益氣,類似黨參、白術、山藥、紅棗等藥的功效;用瀉法,有消食導滯、和胃通腸的作用,類似山楂、大黃等藥的功效。
三陰交
在內踝向上量4指處,為足太陰脾經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腎三陰經交會處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療與血有關病證的要穴。
用補法,有健脾、補血、攝血的作用,類似于當歸、阿膠、紫河車、薏米等藥物的功效;用瀉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類似于歸尾、桃仁、紅花等藥的功效。
關元
位于臍下四指處,是任脈的穴位,位于人身陰陽元氣交關之處,又能大補元陽而得名?!额惤泩D翼》說:“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能治療“諸虛百損”。用補法,有補腎陽的作用,類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靈脾等藥的功效。此穴多用來治療虛損性質的疾病,瀉法較少使用。
氣海
位于臍下兩指處,是任脈的穴位,為諸氣之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用補法,可大補元氣,類似人參、黃芪等藥的功效;用瀉法則有行氣、理氣的作用,類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藥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臨床中很常用,人們在選擇它們進行保健時,所用到的只是其眾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來治療疾病,還需要去??凭驮\。
中醫按摩的作用
中醫按摩的作用一:疏通經絡
《黃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經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中醫按摩的作用二:調和氣血
明代養生家羅洪在《萬壽仙書》里說:“按摩法能疏通毛竅,能運旋榮衛”。這里的運旋榮衛,就是調和氣血之意。因為按摩就是以柔軟、輕和之力,循經絡、按穴位,施術于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 節全身,借以調和營衛氣血,增強機體健康。現代醫學認為,推拿手法的機械刺激,通過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使血液粘滯性減低,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擔,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中醫按摩的作用三: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如小兒痢疾,經推拿時癥狀減輕或消失;小兒肺部有干濕性羅音時,按揉小橫紋。掌心橫紋有效。有人曾在同齡組兒童中并列對照組進行保健推拿,經推拿的兒童組,發病率下降,身高、體重、食欲等皆高于對照組。以上臨床實踐及其他動物實驗皆證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總之,中醫按摩的作用有很多,也正是由于按摩能夠疏通經絡,使氣血周流、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關節靈活,使人精神振奮,消除疲勞,對保證身體健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適度的接受按摩,有益身心。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齊小田
男,副主任技師,就賣于湖北中醫學院,大專學歷,從醫三十余年,中國康復學會委員,省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學會、預防醫學會、足反射專業委員會常委、省物理康復學會委員,發表了多篇本專業論文及專著,并獲得多項科研成果。手法獨特,稱為中噢手法,且治療方法多樣,擅長用各種物理康復技術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變、中風后遺癥、各種功能障礙及周圍神經損傷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