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養生的人群是越來越多了,他們不僅子啊飲食上更是在鍛煉身體方面也有所改進了,經絡按摩法會給身體帶來大的利益化。關節是很重要的部位,需要我們好好地保護,接下來就跟隨視頻一起來看看骨關節病的經絡保養方法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膝關節是人身體較大而復雜的屈曲關節,在承受幾乎全部體重的同時還要擔負起腿部的各種運動任務。如果不注意保護膝關節,很容易損傷,恢復不好就會有轉為慢性病的趨勢。如果能夠掌握一些膝關節的保健治療方法,并且能堅持治療,就可取得很好的療效。下面介紹幾種膝關節自我推拿保健的手法。
點揉痛點
用手指按壓,找到膝關節周圍的壓痛點,用拇食指腹在壓痛點處進行點揉,壓痛點多位于膝關節內外側、髕骨上下及膝后腘窩處。膝后腘窩處可以用食中指點揉。按揉每個痛點時注意力度,先由輕至重點揉20次,再由重至輕點揉20。此手法可以促進痛點炎癥吸收,松解粘連,特別適用于各種慢性膝關節疾病。
點揉穴位
點揉膝關節周圍的一些特定穴,每穴點揉一分鐘,以酸脹為佳。關節水腫時,點揉穴位療效較好。
1.血海穴、梁丘穴
位置:下肢繃緊,膝關節上側肌肉高處,內為血海、外為梁丘。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有效增加股四頭肌的血液供應,配合股四頭肌鍛煉可以防止肌肉萎縮,尤其對改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抬腿無力、曲伸困難,效果顯著。
2.犢鼻穴、膝眼穴、委中穴
位置:屈膝,在膝部,髕骨與寬韌帶外側凹陷處為犢鼻穴,內側凹陷處為膝眼穴。委中穴位于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作用:刺激此三穴可增加關節內血液供應和潤滑液的分泌,防止因摩擦造成的疼痛。
3.陰靈泉穴、陽陵泉穴
位置:陰靈泉穴位于小腿的內側,膝下高骨內側凹陷處。陽陵泉穴位于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高骨稍前凹陷處。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疏通下肢經絡,改善小腿無力、疼痛等異常感覺
4.三陰交穴、足三里穴
位置:三陰交穴位于內踝高點上四橫指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處。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令下肢有力。具有補益肝脾腎,健步強身的作用。
掌揉髕骨
以掌心扣按髕骨,在保持足夠壓力的情況下使髕骨產生向內向上的輕微運動,在此基礎上,帶動髕骨做環轉運動,2至3分鐘。按壓時,以髕骨下產生酸脹溫熱為宜。
此手法適用于膝關節骨質增生、髕骨軟化癥、膝關節水腫及伸膝裝置外傷性粘連、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拿捏股四頭肌
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拿捏股四頭肌約1至2分鐘,以微微酸脹為度。此手法可又效增加股四頭肌內的血液供應。特別是對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股四頭肌內側頭萎縮,膝關節不能伸直者。
彈撥膝關節內外側肌腱,用雙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觸摸膝關節后窩內的兩側,可以摸到兩側有兩根“大筋,此即是大小腿主要肌腱穿行處。膝關節病患者多由于膝關節不能充分伸直而引起這些肌腱“攣縮”,久之腿就會無法伸直。
用雙手四肢經常彈撥此兩處“大筋”,可以起到舒筋通絡的作用,松解攣縮,恢復肌腱原來的長度。這樣,漸漸地膝關節就能伸直了。
拿揉小腿肚
用手掌輕揉地拿揉小腿肚。每側各1分鐘,以小腿肚微微發熱為佳。此手法的作用是松解患者小腿肚痙攣的肌肉,增加小腿后側肌群的血液供應。
擦膝蓋
可在膝蓋周圍涂擦少量紅花油或扶他林,然后用一只手快速在膝蓋周圍的皮膚上來回擦動,以關節周圍產生熱感為佳。能夠有效增加血供,改善因血供不良而出現的麻木、僵硬感。
轉膝提腿
站立,雙下肢并攏,膝關節微屈,身向前傾,兩手掌分別按在兩膝上,膝部左右旋轉40次,然后坐下,讓兩下肢懸空,提起左腿,如踢球狀30次,左右輪換。此方法主要是活動關節內部各組織,促進關節內潤滑液的分泌和滋潤。
結束手法
以雙手手掌按壓并吸附住患者的腿部雙側皮膚及皮下組織,做快速的搓動,由大腿向小腿方向操作,以深層組織有熱感為宜。
關節受損易引起的健康問題
1、關節疼痛
這是關節問題常見的表現,有時還伴隨著關節的紅、腫、熱、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等現象。當出現這些問題時,人的正常生活就會受到影響。
2、骨質增生
當人上了歲數以后,人體骨骼就會逐漸老化,這是自然規律。但如果注重保養,骨骼得到較好的濡養和保護,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痛苦。
3、關節積液
膝關節內正常存有少量關節液,以營養關節軟骨,潤滑關節,減少關節活動時的磨擦。但當關節產生病變或出現某些全身性疾病時,關節液增多即形成關節積液,造成關節不適。
本期嘉賓介紹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籌備2004年奧運會國家體育總局醫療專家組成員,籌備2004年奧運會國家體育總局體能恢復與運動營養專家組成員,2008年奧運會國家柔道隊特聘科研醫學顧問。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副會長,北京市社區衛生協會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北京健康管理協會學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央電視臺“生活早參考”欄目顧問,南京醫科大學兼職教授。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