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骨骼擁有非常神奇的作用,我們之所以可以行動自如,全都是因為有骨骼的原因,所以骨骼對我們而言非常的重要。那么日常生活中運動時骨骼是如何受傷的呢?下面就讓我們隨著洪侃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骨骼受傷的原因
不做準備活動
不做準備運動,導致自己運動的過程中出現了骨骼受傷的現象。
在神經系統和身體各器官系統沒有被動員起來的情況下就進行訓練,由于肌肉、韌帶沒有活動開,身體協調性差,固而很容易發生軟組織拉傷和關節扭傷。
另外,準備活動的量過大,會造成身體在進入正式訓練前已感疲勞,正式訓練時身體機能不處于佳狀態而是有所下降。
運動過程中受傷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做準備運動。
身體狀態不佳
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帶傷或傷病初愈及身體疲勞時,生理功能和運動能力下降,此時參加訓練很容易因肌力較弱、反應遲鈍、身體協調性差而受傷
大重量訓練過頻
大重量常會使肌肉等組織發生輕微創傷,若大重量訓練過頻,韌帶、肌腱得不到充分的恢復,就會發生肌腱炎,甚至發生肌腱和韌帶破損,還會使肌肉與骨骼力量的增長不相適應,造成骨骼變形、勞損等損傷。
不良氣象因素的影響
氣溫過高,易發生中暑和疲勞;氣溫過低,易發生凍傷,導致肌肉僵硬,身體協調性下降;潮濕高溫易大量出汗,發生肌肉痙攣或虛脫;光線不良易使人反應遲鈍。這些也能成為受傷的原因。
訓練前不嚴格檢查器械和場地
訓練之前對場地和器械的檢查是非常必要的。
訓練場地太滑,杠鈴轉動不靈,器械年久失修或維護不良,器械安裝不牢固或安放位置不當,器械的高度、大小與輕重不符合練習者需要。
缺乏必要的防護器具(如護腕、護膝、寬皮帶等),訓練時服裝與鞋襪不適宜等,都可能成為受傷的原因。
對預防運動傷害的意識不足
由于對運動損傷的嚴重性后果認識不夠,預防損傷的意識不強,運動中麻痹大意,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正確保護不及時,易造運動損傷。
缺乏柔韌性的認識
健身者對關節的柔韌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加上自身的關節柔韌性差,在完成動作時脊椎和四肢關節都處在易傷的位置,因而易引發損傷。
本期嘉賓介紹
洪侃
女,副主任醫師,內分泌科副主任,主要技術專長:可以常規開展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診治,及對甲狀腺疾病、垂體疾病、腎上腺疾病、骨代謝疾病、痛風等內分泌代謝病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
擅長于:開展動態血糖監測(CGMS),并將其與胰島素泵聯合應用于糖尿病的強化治療。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