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
一般治療
急性盆腔炎西醫治療
西醫治療主要以抗生素消炎為代表的藥物治療和切開排膿為代表的手術治療。一般來說,藥物治療是急性盆腔炎的首選,手術治療可以結合藥物治療,主要用于癥狀明顯,病情進展快速,大膿腫破裂的情況。
一、藥物治療
1、抗生素在控制急性盆腔炎治療中起的作用
對附件膿腫的治療過去幾乎以手術治療為主,近年的臨床治療效果表明,若治療及時,用藥得當,73%附件膿腫能得到控制,直至包塊完全消失而免于手術(尤其是膿腫直徑<8cm者),可見急性盆腔炎的藥物治療占有重要位置。
由于急性盆腔炎的病原體多為需氧菌、厭氧菌及衣原體的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厭氧菌又有革蘭陰性及革蘭陽性之分,因此,聯合用藥有利于控制急性盆腔炎的發展。
一般來說,盆腔炎急性期經積極治療,絕大多數能徹底治愈。
2、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譜如下
①青霉素類
對革蘭陽性球菌如鏈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較強,對革蘭陰性球菌及革蘭陰性桿菌有抗菌作用,但容易產生耐藥;
②頭孢菌素類
第一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球菌的抗菌作用強,雖然對革蘭陰性桿菌有抗苗作用,但由于對革蘭陰性菌的β-內酰胺酶的抵抗力較弱,革蘭陰性菌對本代抗生素較易耐藥;
第二代頭孢菌素的抗酶性能強、抗菌譜廣,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增強,但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效能與第一代相近或稍低;
第三代頭孢菌素的抗菌譜及抗酶性能優于第二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較第二代更強,可用于對第二代耐藥的革蘭陰性菌株。此外,某些第三代藥物對厭氧菌有效,但第三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與第一代頭孢菌素近似或較弱;
③氨基糖苷類
抗菌譜為革蘭陰性桿菌;
④大環內酯類
敏感細菌主要為革蘭陽性球菌及支原體、衣原體;
⑤四環素類
主要用于衣原體、支原體及立克次體的感染;
⑥硝咪唑類
主要用于厭氧菌感染;
⑦其他抗生素
如克林霉素及林可霉素等。
聯合用藥的配伍須合理,藥物種類要少。毒性要小。抗生素的應用要求達到足量,且須注意毒性反應。在治療過程中,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與臨床治療反應,隨時予以調整。
二、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征
(1)藥物治療無效
當盆腔膿腫形成后,經藥物治療48-72小時,體溫持續不降,患者中毒癥狀加重或包塊增大者,應及時手術,以免發生膿腫破裂。膿腫破裂后有可能引起全身感染性癥狀,體內酸堿滲透壓失衡,最后導致身體多功能衰竭。最嚴重可導致死亡。
(2)輸卵管積膿或輸卵管卵巢膿腫
經藥物治療病情有好轉,繼續控制炎癥數日,腫塊仍未消失但已局限化,未見往盆腔四周擴散,此時應行手術切除,以免日后再次急性發作仍需手術。
(3)膿腫破裂
突然腹痛加劇,寒戰、高熱、惡心、嘔吐、腹脹,檢查腹部拒按或有中毒性休克表現,均應懷疑為膿腫破裂,需立即剖腹探查。
2、手術方式
手術可根據情況選擇經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
3、手術范圍
應根據病變范圍、患者年齡、一般狀態等條件全面考慮。原則以切除病灶為主。
4、手術人群
年輕婦女:應盡量保留卵巢功能,以采用保守性手術為主;
年齡大、雙側附件受累或附件膿腫屢次發作者:行全子宮及雙附件切除術;
極度衰弱危重患者:手術范圍須按具體情況決定。
5、其他情況
若為盆腔膿腫或盆腔結締組織膿腫(腹膜外膿腫),可根據膿腫位置經陰道或下腹部切開排膿引流,若膿腫位置低、突向陰道后穹隆時,可經陰道切開排膿,同時注入抗生素;
若膿腫位置較高.且較表淺,例如盆腔腹膜外膿腫向上延伸超出盆腔者,于髂凹處可捫及包塊時,可在腹股溝韌帶上方行腹膜外切開引流排膿。